“亂花漸欲迷人眼”,此句用來形容銀行理財産品再恰當不過了。
銀行理財産品從誕生起種類就紛繁複雜,有保本、非保本、保證收益的,有2天、10天、幾個月、幾年的,有投資債券和貨幣市場的,有挂鉤黃金的,等等,讓人總也説不清道不明。
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説,選擇投資銀行理財産品更多是出於對閒置資金的安排,那麼此時按照投資期限來選擇産品是最好的方法。
於是又一個問題産生了,銀行理財産品幾乎以每日幾十款的速度發行,各家銀行期限、分類差不多,不同的期限哪家銀行是收益王呢?
《投資者報》對上半年銀行理財産品進行了大盤點,分別對超短期理財産品(投資期15日以內)、短期理財産品(投資期15日~3個月期)、半年期(投資期3個月~6個月期)、6~9個月期和9個月以上的銀行理財産品進行盤點,試圖尋找哪家銀行是各期限的收益王(文中收益均為年化收益率),所選擇的銀行主要是有影響力的銀行,包括16家A股上市行、外資行以及網點較多的郵儲銀行和廣發銀行。
最後經統計發現,投資超短期産品首選浦發銀行;短期理財産品則首選光大銀行;半年期産品中,交通銀行在去年發行的15款澳元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均在6%以上;6~9個月期以及9個月期以上的收益王均花落興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