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多管理費率安享“牛市” 亟待引入競爭
2011-06-27   作者:方麗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具備提取業績報酬“特權”的一對多産品,其管理費要價也不菲。不完全統計顯示,目前有5隻一對多産品的管理費超過(包括含)2.0%,最高甚至達到2.4%。

  管理費率真“牛”

  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管理費最高的要數一款存續期為2年的一對多産品,管理費率達到2.4%,還有1隻上海基金公司發售的一對多管理費率為2.20%,另有3隻一對多管理費率為2.0%。這5隻一對多産品分別屬於三家基金管理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還發現,這些一對多産品不僅管理費率高企,還可以提取業績報酬。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發售的一對多産品為例,該産品認購費、參與費、退出費均為零,託管費為0.25%,違約退出費最高達到5%。該産品的業績基準為8%,一旦業績超過8%的部分將要收取15%的業績報酬。這些費用都和普通一對多産品基本一致,投資範圍並沒有什麼特別,是一款靈活配置型基金,權益類、固定收益類投資比例均為0%至100%。不過,該産品的管理費達到2.2%,這意味着,無論市場牛熊,一對多持有人認購100萬元中,每年都有2.2萬元歸基金公司所有。
  實際上,當一對多産品2009年正式問世時,固定費率是低於同類型公募基金的,這也成為後來一對多費率設置的一個參考標準。以靈活配置混合型一對多為例,同類型公募基金的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一般是1.50%和0.25%,而一對多專戶産品的固定管理費一般為0.9%至1.4%,託管費率一般為0.25%,也有不少産品為0.20%。甚至有産品的管理費和託管費都達到管理層所規定的下限。
  同樣,對比私募産品,2%的管理費也是較高水平。目前一般陽光私募産品在提取業績報酬之餘,年管理費率一般為1%至1.5%,少數産品為2%。

  專家建議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基金公司收入完全與業績挂鉤,是不是最合理的方式呢? 據悉,目前國內也有一些資産管理公司將公司收入完全和業績挂鉤,有些券商發行産品採取不收管理費,只在業績達到5%或者6%之上時才提取利潤分成。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業績激勵制度也可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風險。一旦資産管理人沒有了固定資産管理費,可能會押注風險非常大的投資來博取高收益,如果虧損的話後果也非常嚴重。
  還有專家認為,一對多專戶産品的收費應更為合理,若合同上已經規定了有業績報酬提成,這類産品的管理費率應低於公募基金的管理費水平,“旱澇保收”的管理費只是對公募基金長期投資的一種支持。他還認為,管理費的高低可以由基金公司和投資者來約定,應該把管理費放開,用市場競爭的機制淘汰劣質的基金公司,使優勝基金公司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管理費很高,但其中並非全部被基金公司所“霸佔”。目前基金業內通傳的説法是,基金銷售收入主要被銀行銷售渠道拿走,而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的70%也用於激勵銀行。一對多也走上這條老路,目前不少銀行還覬覦基金一對多産品的業績提成,並有部分産品給予銀行分成。陽光私募基金也是一樣,不少陽光私募公司將1.5%的管理費中的1%給予信託公司,私募公司只能拿到0.5%的管理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多只基金專戶一對多逼近清倉線 2011-06-21
粥少僧多 基金一對多發行陷窘境 2011-06-08
一對多專戶今年均虧3%兩成正收益 2011-04-28
期指“一對多”加速發行 2011-04-21
業績差30% 基金一對多隱現贖回潮 2011-04-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