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哀鴻遍野” 銀行理財“偷着樂”
2011-06-24   作者:付碧蓮 胡芳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善,甚至會愈加凸顯。因此,此類短期限的高收益理財産品作為有效攬存的方式仍將在市場盛行。”
  用“哀鴻遍野”來形容當前基金絕不過分。今年以來,基金最高收益僅3%,基民透心涼。反之,銀行理財産品動輒5%甚至高達8%的收益率,讓不少基民轉而投向銀行的懷抱。在金融産品市場,基金和銀行理財産品兩個不同類型産品,由於宏觀經濟漩渦的引力,讓兩者站在同一戰場對決,而這場對決的裁判是投資者。

    銀行熱 基金傷

  7天年化收益率7%、14天年化收益率6.5%、1個月年化收益率6%、3個月年化收益率5.8%……投資期限越短、回報率越高的産品充斥着銀行理財市場。各家銀行在此類理財産品的掩護下募集了大量資金。據統計,僅今年前5個月,銀行發行了超過7000款的理財産品,募集資金規模超過5萬億元。
  日前,《國際金融報》記者實地走訪某國有大型銀行時發現,銀行工作人員首先會問排隊的客戶大致來辦理什麼業務,然後就會游説他們購買銀行高收益率的理財産品。
  當天,排在記者前面的是一位40歲左右的女性投資者,她打算贖回總額為44萬元的基金産品。於是,工作人員開始游説該投資者把贖回的錢購買理財産品,&&只要投資金額超過50萬元,1個月期的産品年化收益率最低達4%,最高能達7%。
  “那這類産品有沒有風險?”該投資者問。“我們銀行自己的員工都在買,你想想會不會有問題呢?”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勸説下,該投資者在贖回原本投資基金的44萬元之後,再另外取了6萬,購買了銀行推銷的理財産品。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基金今年來的表現黯淡無光。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市場上表現最好的股票型基金為鵬華價值基金,收益率僅為3.098%。幾百隻股票型基金超過正收益的僅有4隻,且收益率不高。167隻可統計的混合型基金無一隻正收益。155隻債券型基金已經算是今年基金中表現搶眼的。其中取得正收益的債券基金為39隻,獲得2%以上收益的基金為4隻,分別為中銀穩健增利、富國匯利、華安穩固、光大保德信收益A;QDII基金同樣在近期的波動中沒有保住前段時間的“果實”,可統計的27隻QDII基金也已經全軍覆沒,將之前的正收益“一吐而光”。

  銀行賺 基金虧

  為何銀行理財産品能在近期如此熱銷,對於投資者而言,他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銀行理財産品投資期限短、收益率高其實是銀行在進行變相的高息攬存。為了抑制高企的通脹,決策層在利用貨幣政策對抗通脹時更多地使用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工具,因此銀行系統承擔了宏觀調控的壓力,造成銀行資金緊張。”
  “在資金面緊張之時,進行變相的高息攬存是銀行的慣用手段。尤其是在存款準備金率有可能繼續上調,以及監管層對銀行資本監管和貸存比監管愈趨嚴格的情況下。”奚君羊繼而指出,“同時,當前政府對於房地産市場的嚴厲調控以及國內股票市場的表現不佳,使得大量資金流出樓市和股市,這也為銀行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此外,奚君羊認為,“銀行間市場資金緊張的局面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善,甚至會愈加凸顯。因此,此類短期限的高收益理財産品作為有效攬存的方式仍將在市場盛行。”
  而對於基金而言,今年的表現羸弱與市場低迷、基金産品競爭加劇等原因不無關係。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兩類産品無法進行比較。德聖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肖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這兩類産品本身就不具備可比性,銀行理財産品更多的是低風險債券産品,或者是不同期限結構的票據産品,整體風險程度較低,其大部分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8%就算是到頂,且大部分理財産品的設計更多地滿足客戶低風險偏好和銀行鎖存和攬存的需求,有些産品銀行甚至貼收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超短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未必樂觀 2011-06-24
跑贏CPI 銀行理財産品開打價格戰 2011-06-23
銀行理財建議關注20天-30天産品 2011-06-22
銀行理財産品已超去年全年規模 2011-06-22
熊市延續 銀行理財時點性升溫 2011-06-21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