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月度日均存貸款比考核制度已經正式實施20多天,存款準備金率本月又攀到一個新的高度,即將到來的存貸比的“半年大考”……這些因素讓眼下銀行表現出了對資金的強烈饑渴。在拼搶資金大戰中,受限於儲蓄利率不能浮動,銀行借道理財産品攬儲的意願大為提高,紛紛在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上做文章。半個月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高的可以超過6%。
晚一週,收益率相差1/4
經常在銀行買理財産品的陳女士這兩天有點鬱悶:“我接到客戶經理的理財産品推薦短信,發現一個短期理財産品比較適合我的資金安排,而且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5.2%。正巧我上周剛剛在那家銀行認購了一期同類型的理財産品,但收益率只有4%。因為認購到起息日還有幾天時間,所以我趕緊打開網銀,想撤銷那個認購改買新推出的理財産品,結果發現,20萬元已經被劃走了,我要再早個半天,還能撤銷認購呢。只隔了一個星期不到的時間,收益率相差了1/4多呢。”
越臨近月底季末,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就越高。“不但我們,別的銀行也是這樣,5月份CPI漲幅公布、存款準備金率調高之後,市面上理財産品的收益率都受到影響會跟着上調一點。現在快到月底了,銀行間對資金的拼搶會更厲害。”深圳發展銀行的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如今市面上的各類銀行理財産品不但數量龐大,而且收益率的確很搶眼球。一般一兩個月的産品收益率在5%左右,交行甚至推出了9天的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高達5.5%。這類收益率的産品,門檻一般在5萬元到20萬元之間,並且相對風險較小。有的銀行推出的半個月左右的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可以超過6%。而高門檻的信託類産品,一到兩年期的産品,收益率常見的在8%~15%之間。
“我們月末就要推一款兩年期産品,起點10萬元,年化收益率是7%,資金投向是在寧波的一處保障房建設,應該風險不大的。”建行市分行財富中心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這個收益率可以跑贏CPI,而且風險不高,對於兩年內沒有明確用處的資金,是挺有吸引力的。”
銀行虧錢也要推理財産品
“其實現在市場上有些理財産品,銀行是虧錢在賣的。一般來説,如果理財産品收益率超過5.5%,期限又不長,銀行賺錢的機會就不大了。”國際金融理財師虞華告訴記者,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這一部分是一個風險準備金,是不能夠用於發放貸款的。這個比例越高,執行的緊縮政策力度越大。最近一次調整之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21.5%歷史高位,中小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則達到19.5%。“大銀行拉到1000萬元存款,就要把其中的215萬元存在央行,中小銀行同樣的存款數量得放195萬元到央行,這筆錢,只能拿到2%不到的收益。剩下的錢才可以由銀行自己去運作。現在銀行間市場的利率水平在7%左右,還要加上一些營銷的成本。所以綜合來看,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在5.5%以上,期限又只有一兩個月的,銀行自己貼錢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但現在市面上不少産品都超過了這個值。”
為什麼銀行願意貼錢賣理財産品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存貸利差還是國內銀行的收入大頭。因為通脹居高不下,跑不贏CPI的存款利率對普通百姓來説越來越缺乏吸引力。但存貸比是個硬杠杠,只有存款多,銀行才能多發放貸款。一般來説,理財産品除了極短期的一些産品可以即時到賬外,都有個認購期以及到期後的到賬期。打個比方説,一款一個月的産品,期限是從5月21日到6月20日,但這個産品可能從5月16日就開始認購了,然後到6月25日,錢才會到達客戶的賬戶中。提前買入以及延後到賬的這些時間裏,購買理財産品的資金就是銀行的存款。“這些途中時間不但能幫銀行攤薄實際成本,而且更能給存款衝規模。有的銀行到賬時間還選在晚上,這樣你當天不會把錢取走,等於又多存了一天。”
短期産品最受投資者青睞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38家銀行共發行了280款理財産品,較前一週增加24款,增幅為9.4%。其中,保本和保證收益型理財産品113款,市場佔比40.36%;非保本型理財産品167款,市場佔比為59.64%。
受存貸比考核的嚴格化影響,近期發行的理財産品短期化趨勢更加明顯。從期限方面來看,上周發行的理財産品中,1個月(含)以下期理財産品發行數為101款,在所有期限産品中市場佔比最高,達到36.07%,較前一週一個月(含)以下期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增加了26款,增幅為34.67%。
而從市場行情來看,在調控持續發力、樓市成交處於相對低位、股市處於震蕩調整期、加息隨時將至的大環境下,寧波投資者更關注“短、平、快”的理財産品。光大銀行(601818,股吧)寧波分行截至5月底,固定期限類的理財産品募集金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倍。該行零售業務部毛彤魏説,總體而言,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期限比較短,多數集中在10天到兩個月之間;二是幾乎都是固定收益類的理財産品,一個月以內的理財産品,年化預期收益大多在4%~4.5%,兩個月的可能達到5%,甚至更高。在加息預期強烈,資金短期內找不到更好棲身之處的現在,老百姓顯然願把資金挪到理財産品中。儘管大部分産品收益跑不贏CPI,但勝在期限短,流動性相對較好。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一些有明確規定可以提前贖回的理財産品外,一般理財産品尤其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財産品不能提前變現。因此,投資者應合理安排資金,謹慎投資銀行理財産品。對於購買的時機,投資者通過一段時期觀察會發現,銀行在一定時期會較密集地發行多類理財産品,收益率也多有起伏,對消費者來説,抓住時機,適時購買,才能真正地實現“利益最大化”。
謹慎購買信託産品
“我們經手的一年期的信託産品,8%左右的年收益率多一些。像最近我們銷售的一款,資金投向是一家上市銀行的定向增發的,風險相對較小。市面上收益率在10%以上的産品,投向房地産的比較多,這一類風險比較大。”建行市分行的理財經理許君波告訴記者。
信託類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比一般投向銀行間市場或者債券市場的理財産品要高出一大截。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此類産品主要是房地産或股權類,都是不保本的,投資風險比較大,而且起點高,信託一單不會少於100萬元。“設置高門檻是為了防止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客戶來買這類産品。但有的投資者本身資金量不大,為了追求高收益,在親戚朋友間湊錢來投這類高風險産品,這類客戶特別需要警惕。”
業內人士還向記者透露,一般投向房産的信託類産品,主體是信託公司,並不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産品。由於考慮投資者資金安全問題,目前絕大多數銀行並沒有代銷此類産品,多是向客戶代為推薦。投資者購買此類産品時一定要對資金的投向及融資企業進行一番考察,“即使是銀行代銷代售的産品,投資者也要認真研讀産品的條款,因為簽合同的雙方是信託公司和投資者,銀行不是合同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