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天價時代 小心接最後一棒
2011-06-21   作者:王鳳海  來源:汕頭日報
 
【字號

    天價!天價!天價!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直奔天價藝術品而去,這天價裏蘊藏着太多的刺激和機遇,這天價和許多人內心的夢想和希冀産生奇妙的共振。一位入行3年的藏家告訴我,他曾經花幾十萬元買下一件藝術品,幾年的功夫,已經飛漲到幾百萬元,他大致估算了一下,藝術品拍賣的收益率至少有25%。他也因此和許多人一樣,都堅信拍賣市場越來越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拍賣場上傳誦的永遠都是價格瘋漲的神奇故事。2010年拍出1.71億元的徐悲鴻《巴人汲水圖》,1949年,一位南下幹部從舊貨市場買下它時,花了160元,1999年它第一次現身拍賣場,成交的價格是132萬元,2004年第二次拍賣,成交價格是1650萬元,再過6年,它的價格已經是1.71億元了,62年這幅畫價錢增長了100多萬倍。近日,一位曾經的“法人股大王”,如今的收藏界紅人,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的送拍者劉益謙,再度述説神奇。他説,當年購買這件作品只花了不到2000萬元,此次出手凈賺3.5億元。
    買漲不買停,買高不買低,一位面帶神秘表情的男士跟我説,起拍價低於2000萬元的拍品根本不考慮。相比之下,很少有人關心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經濟價值高於一切。
    但是,有專家提醒説,拍賣市場就像擊鼓傳花一樣,天價藝術品總會砸在最後一個人手裏。只是誰也不相信自己是最後一個,因為,在拍賣場上,很少有人相信失敗的教訓,誰都認為自己是幸運兒,這是一個充滿夢想的瘋狂空間。
    當事者迷,旁觀者清。面對藝術品天價時代,許多網民看得很清楚,有人説“超英趕美,大躍進時代到來了!”更有老收藏家苦口婆心地説,書畫是高門檻收藏,把書畫當成普通投資對像是膚淺和錯誤的。狂熱追逐高價拍品是一種盲目的投機行為,必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北京終於迎來藝術品交易所 2011-06-20
玩的是投資 藝術品天價奇蹟正在上演 2011-06-16
游資盯上了書畫藝術品 2011-06-15
藝術品天價不斷 市場行情是否將見頂 2011-06-15
藝術品拍賣天價有貓膩 假拍拍假屢見不鮮 2011-06-14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謝國忠:軟着陸可能成為陷阱[思想]張立偉:中國奶業沒有“消費者主權”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