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之下,A股再度破位下跌,暴跌陰霾仍未散去,行情越發撲朔迷離。
敏感時刻,A股命運幾何?
無疑,市場依然處於低迷狀態,而通脹走向,成為始終牽動市場神經的一大因素。在公私募眼中,下半年通脹如何演繹,CPI何時會見頂回落?未來貨幣政策能否進入微妙轉變階段?眾多公私募基金看好的合理估值區域——2600點,是否牢不可破?市場是否已經見底抑或市場底部位於何方,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所在。
激辯一:通脹何時見頂回落?
通脹,始終是牽動市場神經的因素。機構對於通脹的預判,已經成為決定其投資策略的主導因素。自然,通脹的變動左右着市場的變化。那麼,在公私募眼中,下半年通脹如何演繹,CPI何時會見頂回落,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
有意思的是,對於通脹下半年的演繹,公募基金幾乎達成一致預期,認為通脹的趨勢將在下半年放緩。相較於公募基金的樂觀預期,私募基金在對通脹的預判上分歧相當巨大。
據私募排排網最新調查數據顯示,18.42%私募認為通脹會於6月見頂,15.79%私募認為會在7月見頂,而26.32%則認為通脹要到8、9月才有可能見頂回落,還有10.53%私募悲觀認為通脹年內都難以見頂。
從公募的預判來看,交銀施羅德認為,CPI或將在6月創出年內新高後,逐月回落至4.3%的水平。“高通脹趨勢下半年或將改變。”長信基金認為,未來食品價格超預期的上漲成為推動通脹上行的重要因素,但經濟持續出現小幅回落,通過總需求將對通脹形成一定的降溫作用;M1、M2以及信貸持續得到較好控制,這對通脹預期會有一定的正面引導;國外大宗商品的價格短期內難以再創新高,也抑制了輸入性通脹的進一步惡化。短期的通脹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從中期角度看,通脹的趨勢在下半年仍然會有放緩的可能。
大成基金認為,CPI繼5月創出新高後,6月將再創新高,但這已是強弩之末。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新增貸款增速明顯放緩,反映嚴格的信貸控制及存款準備金率連續上調等緊縮性措施已經生效。由於銀根緊縮,固定資産投資施工項目和新開工項目都受到了影響,工業增加值增速和PMI指標進一步下降,整個經濟正在全面回落。下半年,隨着緊縮性宏觀政策對實體經濟傳導的逐步到位,整體物價水平將逐漸回落。
私募基金中,西域投資的周水江對於通脹的預判相對悲觀,在其看來,“CPI會繼續高於預期,不會如市場預測那樣簡單得下來。”在其看來,最近出現旱災、洪澇等,使得CPI更加令人糾結。政府又在調控,收緊流動性、加息、人工成本上升、對企業上調電價,都使得CPI難以下行。俄羅斯CPI已經破10%,巴西、印度也高達7—8%,中國CPI能在5%附近盤住,就已經是非常理想的狀態。
金中和的曾軍則認為,通脹在8、9月份或見頂,在其看來,“通脹本身並不可怕,它是經濟快速增長必然的伴生現象,可怕的是我們對通脹治理的一系列手段,並沒有直接打擊和壓制到通脹,某些措施反而對通脹有刺激作用,政策上出現失誤。樂觀的話,通脹會在8、9月份見頂,由於行政對價格的壓制,對我們分析通脹會造成一定的困擾。當然,通脹在幾月份見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數據背後含義反而會更加重要。”
激辯二:貨幣政策能否微調?
上周宏觀數據公布當日,某網站對於貨幣信貸數據的報道在標題上使用了“宏觀政策進入觀察期”的表述,這是否意味着未來的貨幣政策進入微妙轉變階段?對此,公私募基金依然難以達成共識。
據私募排排網調查數據顯示,28.95%的私募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會相對寬鬆,21.05%私募則認為貨幣政策會繼續維持緊縮,此外,還有50%私募持不確定態度。
部分基金認為:貨幣政策取決於通脹的變化,通脹居高不下,使得加息預期加強,貨幣政策緊縮力度不會放鬆。例如,偏謹慎的觀點如重陽投資認為,下半年在通脹壓力消除之前和主要城市房地産價格未有明顯回落的情況下,宏觀政策不具備大幅放鬆的基礎,這一點與去年下半年有所不同。後續政策仍值得密切關注。
信誠基金也&&,通脹創出新高,使得宏觀貨幣和行業政策將繼續保持緊縮的態勢。預計這樣的政策走向將在年內持續。進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考慮到加息對企業財務成本的壓力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態勢,加息的幅度和空間應該不大。
亦有部分基金認為,過度嚴厲的貨幣政策調控會傷害實體經濟的發展,目前已經出現經濟下滑苗頭,貨幣政策或會發生變化。
相對樂觀的觀點如諾安基金認為,基於目前國內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下半年通脹壓力有望減輕,貨幣政策未來進一步收縮空間有限。貨幣政策將逐漸轉向微調,甚至進入觀察期。因此今年下半年貨幣政策收縮對A股市場的抑制效應會逐漸淡化。
菁英時代陳宏超認為,“貨幣政策可能會出現微調。6-7月份是一個觀察期,已有一些調查組到各地去調查實體經濟,這個和2008年有相同之處。現在很多企業面臨資金很緊張的情況,以後會微調一下。”
長信基金認為,在宏觀層面對於微觀的傳導已經很明確的情況下,繼續大幅度緊縮的概率不大。目前依舊處於高通脹的後期,比較2004年和2008年看,政策大方向轉變仍需要時間,但是繼續加碼也是會相對謹慎。
利升銳華黃國海也認為,短期內貨幣政策不會放鬆,雖然經濟有下滑的跡象。如果貨幣政策放鬆了,調控通脹就功虧一簣,控制通脹還是第一位的。但從目前的情況看,通脹水平會逐步下降,6、7月份會見頂回落,8月份貨幣政策或會出現變化。
激辯三:市場大底2600點?
內憂外患之下,上周市場再度殺跌,滿盤盡墨的無情現實讓A股顯得弱不禁風。眾多公私募基金看好的估值合理區域為2600點,是否牢不可破?市場是否已經見底抑或市場底部位於何方,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大跌之後,理性的機構投資者不是更加恐慌,而是變得更為積極。相對5月而言,私募情緒有所好轉,2011年6月融智 中國對衝基金經理A股信心指數為106.47,較上月上升6.07個點,漲幅為6.05%。調查結果顯示,私募基金經理對6月A股市場持中性偏樂觀觀點,信心較5月份大幅提升。此外,公募基金在前期大幅減倉之後,近期倉位變動基本平穩。
雖然公、私募基金對短期行情依然存在較大分歧,但2600點區域在機構眼中則是較為一致的估值較為合理區間,眾多基金投研團隊對中長期行情持樂觀態度,認為目前市場是一個較好的建倉時點,不應該過度恐慌。
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祁斌透露,未來將讓社保基金和養老基金大規模入市,從而增加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對此,大成基金表示,社保基金入市被市場人士理解為“底部”出現的標誌,然而,目前通脹壓力猶存,流動性收緊及加息預期提升等因素仍將讓股市承壓,因此,市場近期可能仍將維持在低位震蕩。
大成基金指出,不排除央行近期會再次加息,但鋻於經濟增長正在緩慢回落,相信緊縮性政策將接近尾聲。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將進入觀察期,既不大可能進一步收緊,也不會很快放鬆。在目前股市整體估值偏低的情況下,市場下跌空間有限。即將公布的中期業績將成為左右個股未來走勢的重要因素。
“雖然目前市場估值處於低位,但是在經濟、政策態勢和悲觀的市場情緒下,短期內大盤難以出現顯著的反彈。建議投資者輕倉觀望,耐心等待大盤築底。”天治基金基金經理吳濤預期,“到7月份,市場對下半年經濟增速、CPI走勢和貨幣政策越來越達成一致的預期,這有利於大盤屆時企穩反彈。”
“調整的風險還沒有釋放完,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到。但這次調整結束後,對未來的經濟和行情持樂觀的態度。”
曾軍認為,“如果從估值的角度看,2600點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點位。但從我國歷次的調整看,都會出現超調的情況,所以不能確定調整到2600點後,會否由於市場情緒的原因,導致市場下挫到2500點附近。”
上投摩根基金投研人士認為,目前來看,到月底前市場流動性緊張的趨勢將不會改變,這將制約股指反彈,部分資金提前離場導致盤面下跌也情有可原。但積極的一面是,此次上調存準率之後使短期內加息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就算將來要加,考慮到目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非對稱加息的可能性更大。加上目前一些個股尤其是中小盤股票在經歷過深度盤整之後已跌無可跌,出現了一定的估值優勢,這值得投資者關注。
關於後市,上投摩根基金投研人士認為,從估值水平來看市場或已接近底部區域,但受高企CPI數據和中央緊縮政策的影響,市場難改震蕩尋底的格局。隨着經濟狀況的明朗和中報公布的徐徐拉開,大消費類板塊中的優勢公司,中報有喜的上市企業,以及受惠於保障房建設的行業以及新興産業增長明確的公司後市或存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