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産品預期收益越吹越高
2011-06-15   作者:  來源:雲南信息報
 
【字號

    部分理財産品所謂的高收益率其實是預期收益。銀根緊縮之下,各大銀行為了防止存貸比超標,正在想方設法增加可調控資金量,發行理財産品成為拉存款的關鍵渠道。相對於中資銀行較高理財門檻,外資銀行悄悄降低了理財門檻,開始採取從高端滲透低端的戰略,擴大客戶群體。
  面對市場的一片火熱,有人質疑短期理財産品的真實收益率。市場上有一部分理財産品,其向客戶宣傳的高收益率其實是預期收益,不能保證絕對實現預期目標,也不保證客戶的本金風險。
  最近記者注意到,由於政策從緊所帶來的任務壓力,理財市場格局已經悄然在變,産品收益率虛胖、小規模高收益産品“橫行”,甚至還出現了運行多年的銀行理財産品最低門檻5萬元被“廢”等狀況。“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政策一步步給逼出來的,特別是進入6月的日均存貸比考核。”業內人士坦言。
  日前,恒生銀行(中國)關燕萍在上海&&,今年外資銀行生意難做,為達存貸比75%的要求,可以動用一切“手段”。據記者了解,日前外資銀行也率先放下身段,降低理財産品門檻,勢在拿下下半年理財産品市場,以求存款額度最終達標。“外資銀行這一動作,無疑點燃了這根快速引線,各家銀行的攬儲大戰更加不可收拾。”業內人士直言。

  變:吸儲任務做了新的調整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昆明分行個金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完成攬儲任務,銀行給各支行和網點客戶經理下達的吸儲任務,都已經做了新的調整,往常只要月末存款達標就可以,但是現在必須每日達標。“每個人日均存款任務至少在100萬元左右,有的優質客戶經理要達到300多萬,其中理財産品還必須另算,但是計入績效考核。”該人士&&。
   同時,“在信用卡和POS機上,信用卡的風險太大,容易形成不良率。”昆明市一商業銀行理財師認為,所以銀行只有在銀行的理財産品上發力,畢竟用理財産品來吸收存款一直是監管層較為模糊區域,不容易出問題。 據普益財富提供的數據顯示,與2010年相比,截至今年4月11日為止,各銀行發行的期限在半年以下的理財産品佔比已經超過了全部産品的80%。其中,一個月以下的超短期産品發行量提高了5個百分點,成為各期限段中發行量最大的銀行産品之一。
  據金融界網站發布的最新一週理財産品報告顯示,截至6月初,今年以來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5228隻,其中4月份發行1131隻,5月也突破1000隻。6月以來,各銀行累積推出了540隻産品,預計6月也將突破千隻,勢頭不減。
  目前銀行日均存貸比的監測屬於試運行階段,各大銀行為了防止存貸比超標,還是在想方設法增加可調控資金量,就目前的手段而言,拉存款是其一,發行理財産品才是關鍵的渠道。“為了不影響銀行利潤,銀行下半年還將繼續保持這一發行勢頭。”業內人士&&。

  升:部分中資行理財門檻達到100萬元

  由於理財市場的趨暖,昆明市各大銀行都於近期推出了多種短期個人理財産品。僅以上周末為例,6月9日某大型國有銀行推出兩款低風險類理財産品。期限分別為季度期和半年期兩種,收益率分別為4.5%和4.7%,認購起點金額均為不少於20萬元人民幣。6月10日,某股份制銀行也推出了低風險類理財産品。期限為一個月,收益率4.2%。認購起點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人民幣,主要針對的是保守型、穩健型投資客戶。
  針對這一現象,中信昆明分行的理財經理&&,近期銀行理財産品的確十分火爆。不單是半年期、幾個月的短期品種銷售情況理想,一些只有一個月,甚至7天期限的産品也都賣得不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在於市場中部分高流動性的大筆資金短期存放的需求。加上社會普遍認同近期內加息存在可能性,所以客戶選擇先購買短期産品替代活期儲蓄,這樣可以保證資金有較強的流動性以便應對加息預期。
  “産品收益率高,自然額度就要上去,現在對於這些門檻提高至50萬、100萬的産品,依然有很多客戶追捧,其中也不缺少‘低端’客戶的身影,他們朋友幾個或是母子,合夥資金再購買,今年都很正常,誰都想多掙幾個。”業內人士直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銀行攬儲開高年息 8年後討息被駁 2011-06-14
銀行攬儲壓力大 理財産品猛發行 2011-05-31
銀行發高息理財産品變相攬儲 2011-05-31
銀行猛發理財産品再掀攬儲戰 2011-05-30
銀行攬儲壓力大 銀保産品受擠壓 2011-05-27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