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産品起點100萬元,年收益10%,600萬元以上,年收益11.5%。”近來,很多市民紛紛收到銀行理財經理髮來的此類短信。13日,記者從在榕銀行了解到,6月以來,高收益的理財産品頻出,但此類産品起點都要百萬以上,而以前銀行理財産品門檻大多為5萬元。業內稱,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多是信託類理財産品,銷售存在不規範現象,提醒投資者謹慎購買。理財門檻提高了
福州王女士是在榕一家國有銀行的老客戶,她經常在這家銀行購買理財産品。不過端午節後,她發現,這家銀行推出的多數理財産品門檻提高了,“以前起購點都是6萬元,這次有好多款起購點都調整為20萬元了”。
13日,記者登錄這家銀行的網銀,發現有兩款在售的理財産品,起點都是20萬元,另有一款在售的起點只要5萬元。不過,起點20萬的産品預期年化收益明顯高於起點5萬的産品,前者期限為90天,預期年化收益為4.5%,而後者期限為89天,預期年化收益為3.3%。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榕多家銀行都推出了高起點的理財産品。記者從在榕一家股份制銀行了解到,目前,他們在售的兩款新理財産品,起購點也都是10萬元以上,而以前只要5萬元。
對此,中信銀行理財經理吳幫雄分析説,高起點的理財産品收益明顯高於低起點的産品,這主要是因為銀行想借此吸引大客戶。儲蓄流向理財産品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近期,在榕多數銀行的理財經理都在向高端客戶推薦起購點為百萬以上的理財産品。
吳幫雄介紹,目前銀行自己的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都在5%以下,年化收益達到7%以上的絕大多數都是信託類理財産品,此類産品都是向高端客戶推薦,起購點都在百萬以上。“高收益的産品很受追捧,往往還沒推出,就被投資者預訂完了。”吳幫雄等銀行多位理財經理都分析説,福建4月份個人存款減少124.34億元,這些資金主要是流向這些高收益的信託類理財産品。小貼士收益高
風險也大慎買信託類理財産品
對於信託類理財産品,吳幫雄介紹,目前此類産品主要是房地産或股權類,都是不保本的。
他説,此類産品的主體是信託公司,並不是銀行自己的理財産品。由於考慮投資者資金安全問題,目前絕大多數銀行並沒有代銷此類産品,多是向客戶代為推薦。他説,這二者的區別是,代銷的産品,銀行一般對企業資質、投資方向、本金安全等進行了一定的把關,安全系數較高。
採訪中,記者也了解到,一些銀行理財經理在向客戶推薦理財産品時,並沒有講明信託類産品是否是銀行自己的産品,還是信託類産品,甚至個別理財經理還告訴客戶“信託類産品保本”。
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購買此類産品時一定要對資金的投向及融資企業,進行一番考察,“即使是銀行代銷代售的産品,投資者也要認真研讀産品的條款,簽合同的雙方是信託公司和投資者,銀行不是合同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