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月考核存貸比引發的連鎖效應正在傳導到貨幣市場基金等固定收益産品市場,基金對銀行理財産品圍攻貨幣市場基金的擔憂也接踵而至。
從6月開始,各家銀行將向監管部門每月報備月末“日均存貸比”,而不再是之前的每季度末考核。顯然,按月考核會加大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産品來衝存款的衝動。一石激起千層浪。儘管尚未到6月末,基於“監管層按月考核銀行日均存貸比銀行大發理財産品攬存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産品面臨嚴重衝擊”的邏輯,基金業內人士已經紛紛&&出擔憂。
“事實上,基金的固定收益類産品面臨銀行理財産品的衝擊已經是既成事實,我們擔心的是,銀行在加大發行理財産品攬存的力度後,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産品是否會經歷新一輪的規模縮水?”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坦言。
數據顯示,2008年,貨幣基金總規模為3891.74億元;2009年,貨幣市場基金總規模為2595.27億元;2010年,貨幣基金總規模僅為1532.77億元。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人士認為,這一方面可以理解為基金公司借助貨幣基金衝規模的現象減少,另一方面,從他們實際掌握的情況來看,即使剔除了衝上去的規模,貨幣基金的真實規模肯定是年年縮水的。
基金界人士憂心忡忡,是因為和貨幣基金等固定收益類産品相比,銀行理財産品在諸多方面佔盡優勢。
優勢之一便是收益。記者查看了幾家商業銀行的短期理財産品介紹,每天可申購贖回的理財産品過往年化收益一般在2%至3%之間,一般期限兩周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超過4%,45天以上可達4.5%。此外,記者還從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以前在季度末衝存款的時候,有的銀行短期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超過了6%。反觀貨幣基金。好買數據顯示,截至6月10日,75隻貨幣市場基金7日年化收益最高的是長城貨幣市場(200003,基金吧)基金,其收益為5.6020%,建信貨幣基金、農銀匯理貨幣B以4.7040%、4.6710%
的7日年化收益緊隨其後,7日年化收益在4%以上的僅8隻,有4隻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不到2%。
很顯然,貨幣基金中收益最高的産品比銀行短期理財産品高,但投資者很難有把握説自己一定能買中這一“較小概率”。對投資者來説,選擇銀行理財産品還是貨幣市場基金是確定收益和概率的問題,偏重“固定”的投資者大多會願意選擇確定的較高收益,而不是概率性的高收益。
更讓基金業人士顧慮的是,銀行理財産品不僅擁有現實的優勢,其優勢還有可能在較長的時間內得以擴大。在通脹壓力有增無減和信貸政策從嚴的背景下,銀行的利差收益明顯增大,銀行理財産品也能從中分享一部分利差收入。
此外,貨幣基金一般是T+2日到賬,且在申購當天沒有收益;而一些銀行推出的日日盈類的理財産品申購當天即可享有理財收益,贖回資金能實時到賬。這對注重資金短期效益的投資者來説都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有商業銀行人士稱,銀行理財産品對貨幣基金的顯著衝擊可能要從本月末開始顯現。從本月起銀行月度報表裏新增日均存貸比指的是月末日均,並不需要每天都上報當日存貸比數據,所以臨近月末才是銀行大發高收益理財産品攬存的“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