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利率時代,不少投資者通過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尋求資産保值增值。然而,面對眼花繚亂的産品宣傳、風格迥異的投資領域,該如何選擇?理財專家提示,各家銀行理財産品説明書都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掌握基本的研讀方法,就能拿到一張游走各大銀行的“理財通票”。 據了解,一款理財産品由三大基本要素構成,即投資期限、預期收益率和投資範圍,通常以摘要或表格的形式放在産品説明書的首頁。與定期存款只有3個月、6個月、1年等相對簡單、固定的存期不同,理財産品的投資期限選擇範圍十分寬泛,從一天到幾年時間不等。但是考慮到投資穩定性,投資者一般不具有理財産品的提前終止權,這就要求投資者提前安排好資金的使用情況,做好期限配置。 工行廣東省分行營業部財富管理中心理財師關婷説,許多投資者在判斷是否投資時,將預期收益率作為首要的考慮要素是不科學的。預期收益率只是産品運作正常前提下,理財産品計劃達到的收益目標。但金融投資的環境瞬息萬變,決定了預期收益率並非等同於客戶的最終收益。 此外,關婷還提示投資者,應仔細研讀理財産品説明書中的風險揭示條款,其對投資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風險都做了詳細的説明。需要注意的是,各類風險發生的概率並不相同,有的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有的風險卻與投資者息息相關。以工商銀行“靈通快線”理財産品為例,説明書中羅列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不可抗力及意外事件風險、鉅額贖回風險。其中,鉅額贖回風險與投資者的利益密切相關,因為該條款規定“出現鉅額贖回時,銀行有權根據産品的資産組合狀況決定接受全額贖回或部分贖回”。 “這意味着,投資者必須密切關注贖回的時間,避開高峰期,如某一隻重要新股申購的前一天,以免延誤投資機會。”關婷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