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通脹形勢撲朔迷離,那廂震蕩行情懸而未決。進退間,基民對於“入市”的“渴望”與“忌憚”糾結成當下頗為矛盾的投資心態……
“想不投吧,不甘心看著自己的錢"越等越少";想投吧,瞧瞧今年以來的基金業績,大部分都翻綠,心裏確實也沒底”。
“投資就像上戰場,現在這行情還是謹慎為上。衝鋒雖然跑得快,但容易挨子彈踩地雷,匍匐前進雖然比較慢,但也更安全。” 3000點之下,基民有話説。
1、 向左轉?向右轉?
老百姓日益增長的投資理財需求成就了基金行業今日的家喻戶曉。
丁崇理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語文教師,有着近5年的基齡。在他眼中,投資基金是個人理財的較好方式。
“理財並不是非要等你非常富有之後才做的事,而是要在現有條件下實現自身的財務安全,提升生活品質。”説起投資基金,丁老師頭頭是道。他的理財觀念很簡單:術業有專攻。“基礎的理財知識自己要掌握,但具體的投資操作依然要靠專業的基金公司去處理”。
丁老師如同上課般向記者講述了前不久自己剛聽到的一個故事:聽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滕森在被人問及他個人如何理財時,這位經濟學家居然坦言自己並不適合理財,資産組合需要依靠其他的專家來幫忙。“即便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也有不在行的,我們這些非科班出身的自然更要對市場抱有敬畏。”
相較之下,新基民沈蘇的投基道路並沒有受到太多“大師的感召”。大學畢業工作近兩年的他,從去年開始用余錢逐步投資基金。“這兩年通脹挺厲害的,剛畢業感覺生活壓力不小,所以就想買點基金,看看能不能跑贏CPI。”
沈蘇&&,相對於股票、期貨等,基金投資門檻低,也更方便,是初學者的理想選擇。“那麼多K線圖啊、指標啊,不是金融投資專業的人一下子看不出個所以然,所以就選擇買基金,自己也逐漸開始熟悉投資是怎麼一回事。”
事實上,通脹形勢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普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而也正因為是普通投資者,對專業機構的服務訴求也就更為迫切。
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登公司,下同)統計,截至今年4月末,我國個人投資者基金賬戶數已經達到3515.73萬戶。“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百姓投資理財的需求逐漸提升,會有更多人願意將資金託付給基金公司去打理。”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老總樂觀&&,基金投資在中國發展潛力巨大。
然而,最近渠道方面的反饋或許暗示,這一切並非一蹴而就。
近日,記者以投資者的身份走訪了滬上近十家銀行網點。在建設銀行上海浦東的一個網點內,記者看到午後約摸有數十位顧客在排隊諮詢基金投資事宜。
該網點理財經理賈小姐&&,這樣的人氣並不足以令人欣慰。她告訴記者,該網點“市口”好,客流量原本就比較大,因此跟往常“真正人多”的時候相比,現在的情況只能算是相對“清淡”。
“市場行情並不明朗,基民通常不太習慣做左側交易,目前這樣的時點無法提升他們的投資熱情”。
該理財經理所言並非個例。記者走訪的多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幾乎都坦言,相較於一季度,目前來櫃&諮詢購買基金的顧客並不多。
數據説話。進入二季度,面對弱勢調整的市場,投資者“入市”漸趨謹慎。中登公司數據統計顯示,近三個月的單周新增基金開戶數總體呈現遞減趨勢。
今年頭兩月大盤在藍籌板塊帶領下一路高歌猛進,甚至一度逼近3000點。伴隨股市的反彈,基民的投資熱情也逐漸升溫。統計顯示,2月28日至3月4日期間新增基金開戶數曾突破10萬戶,創下自去年12月以來的新高;其後3月份的單周新增開戶數一直維持在9萬戶左右,而進入4月份,市場再度震蕩,隨後基金開戶數應聲回落,單周新增規模在7-8萬戶之間徘徊;5月首周這一數據更是跌破5萬戶,單周新增基金開戶數48976戶,環比減少近40%。
同時,來自基金公司的調查數據也證實了基民投資熱情降溫的觀點。
嘉實基金近期發布的“4月份基金投資者信心指數報告”顯示,在投資者對市場走勢判斷趨於謹慎的背景下,4月基金投資者信心指數較3月份出現6.51%的大幅下跌,跌至64.07。
嘉實基金相關人士解釋説,信心指數分值區間為0至100,其中分值50&&情緒中性,分值越高&&情緒越樂觀,反之亦然,而4月份這一信心指數則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分值。
報告同時顯示,4月份市場數據分值為72.01,較上期下跌11.30%,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點,表明投資者對整體市場信心不足。“本期輿情指標在上期創出高點後出現小幅回落,基金管理者倉位也延續了上月下降的趨勢。由於市場震蕩加劇,本月投資為負收益,基民投資意願下降,4月份新基民入市意願有所遲緩,新增開戶對數在達到上期高點後大幅下降,導致本期市場數據出現大跌”。
上海徐家匯某商業銀行網點內,一位向理財經理詢問有什麼基金適合當下投資的基民坦言,現在的心態很矛盾。“想不投吧,不甘心看著自己的錢"越等越少";想投吧,瞧瞧今年以來的基金業績,大部分都翻綠,心裏確實也沒底”。
這廂通脹形勢撲朔迷離,那廂行情震蕩懸而未決。進退間,基民對於“入市”的“渴望”與“忌憚”糾結成當下頗為矛盾的投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