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發 |
“超短期理財産品搶購,7天年化收益率高達5%”,端午小長假前,各種理財産品的短信鋪天蓋地而來,近期銀行間資金緊張,又逢月末衝存款“時點”,端午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普遍高於往常。理財專家提醒,預期收益率高的産品並不就是好産品,投資時還是要踏準時點,算好時機買入,巧避節日理財可能遭遇的風險。
産品收益誘人 銀行自有打算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5月21日—27日間31家銀行共發行了309款理財産品,較上周增加24款。打着“端午節”旗號的節日理財産品不在少數。據不完全統計,本週端午節之前預計發售的理財産品新品達到220隻之多,其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産品有32隻。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太雷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各大銀行集中發行理財産品的現象與近期銀行攬存壓力相關。目前各大銀行拉存款的主要途徑仍是發行理財産品和採取各種優惠手段。如民生銀行推出的“端午特別計劃”——“非凡資産管理”D7理財産品,投資期限為7天,預期收益率達4.35%,招商銀行也推出了一款相同期限的産品——招銀進寶之人民幣日日盈25號,收益率更是高達5%。
記者發現,民生銀行上述同樣期限的産品,在“五一”期間的年化收益率最高僅3.8%。而如今,卻超過4%,收益率漲幅接近20%。太雷指出,短期資金拆借、短期産品發行是銀行每逢月末通用的資金調用手段,為端午節設計的理財産品短期化、預期收益率普遍走高即可以證明這一點。
不容忽視的“隱性投資期”
理財産品期限普遍較短,方便休市期間投資者騰挪股市資金,使得閒散資金在假日裏不耽誤增值收益,這是眾所周知的短期理財産品的魅力所在,但事實是否真的這般美好?申購短期理財産品有沒有需要避開的風險?
理財專家提醒,短期理財産品的“隱性投資期”尤其要關注。如某款理財期僅為7天的短期産品預期收益率較高,但是銷售期卻要4天,如果早買,資金的實際使用效率就降低了,可是晚些購買的話可能面臨已售空。不僅如此,産品到期後,還要3-7個工作日做清算,本金才會連同收益一起回到投資者的荷包裏。
部分銀行對資金在“真空期”要麼沒有任何利息,要麼是按活期利率計息,如此一來,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幅降低。“從購買日期到實際計息日之間的天數,以及産品到期後資金到賬日期,只有加上這兩段時間,實際上才是投資者資金真正的使用期限。”理財專家提醒,對於短期理財産品來説,“隱性投資期”顯然會拉低收益率,所以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産品前要好好思量一番。
一位招商銀行的理財客戶經理告訴記者,短期理財産品在資金利用靈活度上有其優勢,但是對於喜好“放長線、釣大魚”的投資者來説,購買短期理財産品的收益可能還不如以時間換取空間,選擇期限更長、收益率更穩定的産品。
踏準時點介入
除了“隱性投資期”需提防外,産品自身的風險也值得投資者關注。據不完全統計,端午節期間推出的理財産品中,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産品有32隻。其中結構性理財産品有3隻,這3隻結構性産品挂鉤股票或黃金,實現最高預期收益的不確定性較高。而其餘的29隻産品均為投資信貸、債券、票據等相對穩健的理財産品。
太雷介紹,投於國債、央票、信貸資産等方向的短期理財産品風險相對可控,因此這類産品顯得比較安全,預期收益率也較能得到保障。而挂鉤白銀、石油、農産品等大宗商品的理財産品因為緊貼市場行情,因此要達到預期收益率所需的條件比較苛刻。
5月期間大宗商品普跌,於是和大宗商品挂鉤的理財産品也“一損俱損”。比如,法興銀行於今年推出3隻一籃子商品挂鉤産品,分別挂鉤石油、銅、白銀。然而這些挂鉤標的近期都發生了暴跌,該産品要想獲得預期的高收益無疑難度增大不少。
理財專家建議,購買上述産品的時候,踏準時點非常重要。如果在挂鉤商品正高漲時介入,理財産品收益必定受到影響。近期由於股市低迷、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劇烈,所以投資者應在購買與此類投資市場挂鉤的産品時,為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反復思量,看好時點並預估好資金使用周期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