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資金壓力再增,銀監會明確要求各銀行自6月1日起執行日均存貸比不得高於75%的監管標準。由於銀行“吸儲”壓力加大,近期理財産品就越多發行,收益率自然也水漲船高。
這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員卻&&:“為了攬存,目前銀行已在不惜血本地推高産品收益率了。”據統計,上周共有308隻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是近期理財産品發行最多的一週。本週將推出超過200款理財産品,部分短期産品年化利率高達5%以上。據了解,由於端午小長假臨近,很多銀行都“應景”推出了小長假特供理財産品。本週華夏銀行發行了一款28天産品,起存金額分別為5萬、100萬、700萬元,年化收益率從4.6%—5%。光大銀行發行的10天産品,也根據投資起點不同,年化收益率從4%-5%。興業銀行的“端午理財”5天期限,年化收益率為3.6%-4%。中信銀行29天的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為4.2%。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股份制商業銀行越發越高的理財産品收益率,國有大行的表現則相對“平靜”,其投資期限三個月以內的産品,年化收益率多不及4%。業內人士&&,日均存貸比監管辦法對網點多、攬存能力強的國有大行影響不大,但對小銀行來説,壓力頗大。只能靠大量發放理財産品,並推高收益率來爭奪市場。
一家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經理&&,一些産品收益率達5%,其實銀行利潤已經很少了。像端午節超高收益類産品,有的銀行已不惜下血本,賠本賺吆喝。
端午理財兩注意
隱性投資期 在選擇理財産品的時候,也不能只看收益率,並非預期收益率高的産品就是好産品。除了高收益率産品門檻較高之外,理財産品的“隱性投資期”也要關注。如某款理財期僅為7天的短期産品預期收益率非常高,但是銷售期卻要4天。産品到期後,還要3至7個工作日做清算。部分銀行對資金在“真空期”沒有任何利息,如此一來,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幅降低。
風險評估 再有就是産品風險,目前穩健型産品的投資方向非常廣,如債券、票據、信貸資産、收益權等。以收益權為例,儘管投資優先收益權風險相對較小,但也存在本金不保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