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客戶搶購高收益理財産品,就像上下班高峰擠地鐵一樣。由於本週正逢5月底和端午節前兩個時間點,不少客戶紛紛開始“打探”高收益理財産品。記者昨日了解到,端午節前理財産品最高預期年收益逾6%,理財市場上兩個最新特點分別是結構化理財成“新賣點”以及澳元理財“常見”高收益。
結構化理財成“新賣點”
記者從東亞銀行網點了解到,該行在端午節前正發行“信得盈”系列22(C類)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6.3%。這款理財産品所募集資金將認購結構化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並成為優先受益人,同時規定將每日實時估算信託單位凈值=0.88設置為預警線,另外將每日實時估算信託單位凈值=0.83設置為止損線。
“簡單地説就是如果投資發生損失,那也是作為一般收益人的投資管理公司虧錢,而理財産品的客戶作為優先受益人不會受到影響。”東亞銀行的客戶經理解釋,當盤中時點信託單位凈值小於等於0.83時,受託人就會進行止損操作。而只要信託單位凈值最終在0.75之上,購買該理財産品的客戶就能獲得6.3%的預期年化收益率。
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零售業務部副總經理分析,普通的陽光私募産品發生虧損後全部由客戶承擔,在目前股市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很難吸引客戶。因此,部分中外資銀行在端午節前以發行結構化證券投資理財産品作為“新賣點”,收益率比普通人民幣理財産品高1到2個百分點,通過要求投資管理公司按一定比例出資,作為實現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的“保證金”。
澳元理財“常見”高收益
“眼下客戶搶購高收益理財産品,就像上下班高峰擠地鐵一樣。”一家國有大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負責人對記者&&,目前來看,端午節前發行的普通人民幣理財産品很少有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5%,但是客戶不妨將眼光擴大到外匯理財産品的範圍,尤其是澳元理財産品“常見”高收益。
根據研究機構普益財富統計,上周到期收益率前十名的理財産品幾乎“清一色”屬於澳元理財。其中,交通銀行發行的2款181天澳元債券類理財産品到期實現了6.30%和6.05%的收益率,另有1款3個月期澳元債券類理財産品到期實現了5.30%的收益率。招商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國銀行各發行的1款6個月期澳元債券類理財産品到期分別實現了5.60%、5.50%、5.50%和5.30%的收益率。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端午節前在售的澳元理財産品主要有:交通銀行“得利寶”最新一期澳元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7%;光大銀行外幣“T計劃”最新一期澳元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中國銀行“匯聚寶”最新一期澳元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5.7%。
“澳元的匯率也很堅挺,不僅對美元升值還對人民幣升值。”以上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負責人&&,客戶購買澳元理財産品還能獲得匯兌收益。但是發行澳元理財産品的商業銀行較少,主要集中在交行、中行、招行和光大等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