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收益率下滑 銀行短期産品紛紛加長
2011-06-01   作者:黃培紅  來源:信息日報
 
【字號

    3小時賣1600萬的瘋狂沒有了,7天4.5%的收益沒有了,一週發行8款産品的現象沒有了……5月以來,多數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出現一定程度下滑,老百姓的投資熱情也出現了下滑。不過,理財師認為,長期準固定收益類理財産品預期收益仍然能夠跑贏CPI。

  現象:排隊搶購已不再

  張阿姨今年70歲,精打細算的她當然不會錯過理財。不過,由於股市、基市的不穩定和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強”,這幾年來基本上是選擇債券等作為投資品。
  去年年底,銀行理財産品的“瘋狂”,讓她毫不猶豫地將資金“搬了家”。特別是年前,某銀行推出的一款14天理財産品,收益率達到5.1%,購買時讓她足足排了1個小時的隊,雖然辛苦但很滿足。
  “當時,10萬元現金就這麼14天,賺了近200元。”張阿姨説,之後,繼續“倒騰”了幾次,7天收益率4%、30天收益率4.5%等等,看著收益率能入眼就買,2個月下來也賺了將近800元。
  不過,現在的張阿姨又“收心”了,這10元“固定資産”再次被她購進了國債,一年期收益率為3.45%。“很累,不願意再折騰了。”張阿姨説,購買理財産品要簽字、到期後要轉存,自己覺得手續有些繁瑣,而且頻繁地往銀行跑有些不適宜,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其實,像張阿姨這樣“半路棄甲歸田”的投資者大有人在。“仍然可以購買,還有一定的額度。”排隊購買理財産品的現象不再,某銀行一款理財産品發行的第三天,購買者仍然寥寥無幾。

  原因:預期收益率下滑

  “之前,半個月期的産品預期年化收益超5%,而現在一個月期産品也不足4%,收益率有點低了。”採訪中,張阿姨的這種説法得到了不少投資者的認同,他們認為除去手續煩瑣之外,這類短期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下滑是他們放棄投資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各銀行發行的短期類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在5月份大多出現了下滑,據某權威機構統計,本月新發行的期限在1個月(含)以內的人民幣債券、票據和貨幣市場類産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僅為2.72%。即便是將3個月(含)以內的此類産品都統計到,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3.2%,還不及1季度的超短期産品。“與定存的利率差距縮短了,沒有投資意義。”採訪中,不少投資者這樣告訴記者。
  “年初,排隊購買理財産品,確實存在一部分投資者盲目跟風。”某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情況趨於穩定,投資者比較理性。
  張阿姨也告訴記者,最早購買理財産品時,自己還沒有學會算賬,也沒有理解“預期年華收益”這個概念。“5.2%的年化收益率,當時還以為投資10萬元就有5200元進賬,到期後才發現還需要除以365天,再乘以14天才是真正的收益。”張阿姨説,不過,當初也有近200元的收益還算不錯,但現在越來越少了,比如3個月期的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3.2%,預期收益不足800元,定存也有710元左右的利息,而且支取還靈活。把這筆賬算明白了,出手時就會先掂量掂量。

  銀行:抬高門檻拉長期限

  儘管一些投資者放棄了這類短期理財産品,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銀行仍在堅守,而且還提高了門檻,理財師認為大筆資金還是能夠帶來較高的收益率。
  據了解,以前,銀行理財産品的一般購買起點都為5萬元或者10萬元,而目前,起點20萬元、50萬元甚至100萬元的産品不在少數,甚至部分銀行還有起點500萬元的産品面向公眾推出。例如,某銀行發售的半年期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産品,購買起點5萬元的收益率為4.1%,如果購買起點達到100萬元以上,收益率則為4.4%;另一銀行一款1年期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7%,但100萬元起售;還有銀行推出的100萬元起售的期限為1.5年的理財産品,其收益率高達8%至9.5%,而另一款300萬元起售的期限為2年的理財産品,年預期收益率高達10.5%至12%。

  分析:資金量大的比較划算

  “購買理財産品對資金比較大的投資者比較划算,而對於閒置資金較少的人來説,確實有些尷尬。”某銀行金融理財師告訴記者,有些客戶為了獲得高收益,會與朋友一起將錢拼湊到某個數額後再去投資理財産品,這類做法存在一定的風險,要謹慎操作。
  “另外,投資者想買到收益率高的理財産品,可關注月末、季度末的時間點。”這位理財師稱,為了在月末或季度末吸引更多的資金沉澱銀行,銀行往往會抬高收益率,此時如果有閒散資金在手,不妨做個短期投資,不過也得清晰認知理財産品的年化收益率通常為“最高收益率”,並不等於實際收益,優先考慮保本型産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千億居民存款"潛伏"短期理財産品 2011-05-18
銀行下調短期理財産品預期收益 保本型更受寵 2011-05-13
7天變10天 超短期理財並非短平快 2011-05-12
亂花迷眼 加息催熱短期理財産品 2011-05-04
五一短期理財産品預期收益漲至4% 2011-04-2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