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高息理財産品變相攬儲
2011-05-31   作者:張颯 田宇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存款拉鋸戰”白熱化 部分銀行一年期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高達6.2%
  針對監管部門可能在6月初全面鋪開實施月度日均存貸比監管,早報記者昨日走訪多家銀行獲悉,部分尚未達標的銀行已提前在內部加壓,啟動日均存貸比動態考核。多家銀行全面進入“存款拉鋸戰”。
  而在一些股份制銀行通過發行高收益理財産品(吸收存款)的推動下,目前一年期理財産品的最高預期收益率已升至6.2%,遠高於同期存款利率。

   營銷成本飆升

  一位銀行業內人士昨日向早報記者&&,隨着銀行越來越缺錢,資金費用逐步升高。尤其在銀行業務同質化的格局之下,市場新進入者比如新設網點的中小型銀行只能以價取勝,“在資金費用上很舍得投入”。
  所謂資金費用,簡單理解就是銀行“吸收”存款所付出的營銷成本(編注:這部分資金獎勵給客戶經理,但客戶經理也可以將部分獎勵分給客戶)。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銀行業內平均的資金費用為一年內保證日均存款在1億元的,營銷成本約十幾萬元,即不到2%。。
  而據透露,目前多家銀行的資金費用已升高至5%。-6%。,個別銀行甚至高至1%,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倍。此外,根據銀行內部收益模型,有股份制銀行為1億元以上存款開出的獎金和內部收益合計達10%。

  理財産品收益高企

  為順利滿足日均存貸比達標,一些中小型銀行通過“拉”零售存款的方式“補”對公貸款的需求,爭搶零售存款的關鍵策略便是發行較高收益的理財産品。
  據悉,民生銀行一年期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已攀至6.2%,而另一股份制銀行32天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亦達4.35%。
  根據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5月25日當周,共有308隻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較上周增長32.2%,也是近期理財産品發行最多的一週。值得注意的是,在308隻銀行理財産品中,6個月以內理財産品佔比達到85%。
  該金融産品研究中心報告指出,目前各大銀行拉存款的主要途徑仍是發行理財産品和採取各種優惠手段,“短期資金拆借、短期産品發行是銀行通用的資金調用手段,近期理財産品的短期化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産品4萬多億元,同比增加3萬多億元,比去年末增加2萬多億元。
  在以發行理財産品爭奪存款的拉鋸戰中,亦有銀行丟失陣地。據早報記者了解,一總部在上海的銀行近期存款呈現逐月負增長的局面。

  變相攬儲“不得已”

   在大量發行理財産品之外,為解資金之渴,仍有銀行在“變相攬儲”的灰色地帶游走。
  某銀行支行客戶經理&&,如果在該行貸款,可用存貸相抵的方式向客戶進行變相返利。即貸款500萬,如果同時存在銀行賬戶裏500萬,便可以用存款利息以及銀行相關優惠抵掉貸款利息的6-7成。據了解,上述存貸相抵吸收存款的方式在滬上銀行並不鮮見。
  此外,某股份制銀行在與券商合作推出第三方存管業務時,只要在6月30日前開戶並存款100萬-200萬元,銀行可以返現1500元,200萬元以上可以返現3000元。
  根據去年8月上海銀行業簽署的促款業務自律公約,通過“存貸挂鉤”方式吸收客戶存款、以存款“公關”名義向存款人饋贈禮品、現金等方式被禁止。
  昨日,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在採訪時以“回避”的態度回應上述市場現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特色理財産品搶灘 誰是王中王? 2011-05-31
投資理財,從矯正金錢觀開始 2011-05-31
存款逃離 銀信理財産品成受捧 2011-05-30
銀行理財産品逾90%跑不贏CPI 2011-05-30
銀行猛發理財産品再掀攬儲戰 2011-05-3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