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産品逾90%跑不贏CPI
2011-05-30   作者:佔昕  來源:投資者報
 
【字號

    轉眼,5月接近尾聲。政策多發、通脹嚴重,2011年的上半年似乎並不那麼給力。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的通脹水平逐步走高,“負利率”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
   貸款受限,存款搬家,為了吸引更多的資金,爭奪市場份額,今年的銀行理財産品愈發熱鬧。發行不斷提速、期限越縮越短、收益不斷增長,直接或間接打着“抗通脹”旗號的銀行理財産品充斥着理財市場。
   銀行發力,或多或少地滿足了老百姓抵禦通脹和貨幣保值的需求期待。
  那麼,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到底能否抵禦通脹?帶着疑問,記者對16家上市銀行今年年內投資的未到期和已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進行了梳理和分析。

  93%跑不贏CPI

  説到抗通脹,被廣泛定義和接受的一個基本説法就是:跑贏CPI!那麼,銀行理財産品是否跑贏了CPI?跑贏CPI又是否就意味着抗通脹的勝利呢?
  首先,從收益角度説,跑贏CPI的銀行理財産品極少。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和4月份的CPI當月同比值分別為5.4%和5.3%,較1、2月的4.9%有所增長,前4月的CPI平均值為5.13%。
  根據普益財富數據,《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對16家上市銀行今年年初投資的仍在運行和已經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數據分別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93%的單個銀行理財産品無法跑贏CPI。
  先天較低,後天不足,整體投資價值欠佳成了“負利率”時代銀行理財産品的集體特徵。
  其次,預期收益待評定是銀行理財産品的又一硬傷。
  “説抗通脹的都是預期收益,等到期了才能評定。”某業內人士對記者説。
  在普益數據的上市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據中,記者看到最多的就是最高預期收益率數據,最低預期收益率卻嚴重缺失。
  所以,在針對未到期産品的常規統計中,各類研究往往是建立在最高預期收益率基礎上的。然而,這樣的收益並不是所有産品最終都能達到的,抗通脹就更無從説起了。
  在《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研究的2217隻年內投資並到期的上市銀行理財産品中,就有246隻缺失最高預期收益率或到期收益率數據。如果將這個基數擴展到所有銀行,其隱性未透露的數量恐怕還將擴大。
  最後,産品的投向收益基本無法抗通脹。從仍在運行的上市銀行理財産品中我們發現,資金流向上,股票、基金、債券、貨幣市場工具及其他結構方式給出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但也只有6.12%。在29類不同的投資流向中,除了前三名,其他均在5.13%的均幅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投資並到期的産品中,以股權為唯一資金投向的産品取得了5.13%的平均到期收益率,勉強擦線前4月CPI平均增幅。
   不過,股權類投資産品在還未到期産品平均最高收益表現中排行第七,僅為4.69%。

  短期化≠跑贏CPI

  渣打銀行研發部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特別是國內股市從6124到1600多點過山車似的滑落,國內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中漸趨謹慎,在保障本金的基礎上,開始尋找能夠跑贏通脹的投資渠道。
   而不斷上升的加息預期,也助推了理財市場的短期化趨勢。
  “2011年春節前夕,某些産品的設計期限甚至短到幾個星期,而市面上有些保障本金的短期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甚至做到了4%左右,儘管如此,面對5%的通脹率投資者仍舊望塵莫及。”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在1219隻年內發行並到期的30天以下的上市銀行理財産品中,近10%的産品未披露到期收益數據。而披露的産品中,69%的數據未達到4%的收益率,僅4%披露産品的年化收益率跑贏了前4月的平均CPI值。
  “相比之下,一些對市場趨勢把握準確的中長期結構性産品,卻在不經意間獲得了高於通脹的理想收益。”渣打銀行研發部人員對記者説。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發現,在年內發行至5月24日未到期的産品中,年化收益率較高的,期限也都比較長,最短的也在180天以上。

  暫時跑贏就搶手

  “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大多以短期為主,普遍産品的收益率有所提高,但都還不是很高。”就職於某家上市銀行的李麗(化名)告訴記者,“收益率都是年化的,超短期的幾天、十幾天的投資下來,其實和存定期也差不多了。”
  在李麗看來,現在銀行發售的理財産品,即便不保本,本金的安全度也明顯提高了,但是收益卻不太高。
  “老百姓的資金量通常較少,投資銀行理財産品也就幾萬、十幾萬,相對成百上千萬的投資來説,看到的收益不多,拿到手裏的也沒多少。”
  此外,買到好的銀行理財産品也需要時間成本。
  銀行理財産品一般都是限時限量發行的,並非想買就能買到。“有一些收益率比較高的産品,它發行量可能有幾個億,但這幾億的資金募集往往幾分鐘就被搶沒了。所以,如果你要買理財,你還必須有時間、有精力去盯這個東西。”
  瘋搶銀行理財産品的情況在當下時有發生。
  “各個銀行都會不定期地推出理財産品,例如我們行,它可能每個星期都會發理財産品,但是理財産品的收益率是不一樣的。相同期限的收益率有高有低,高了大家都想買,這樣就極可能造成發售當天的瘋搶。”
  “我們真的有試過,一款産品十分鐘就賣沒了。”
  為什麼收益不高銷售卻還如此火爆,李麗認為,“雖然現在整體收益不高,但是相對來講,在都不高的情況下,你肯定有相對稍微高一點的,誰不想用同樣的資金多掙一點呢?多掙一塊錢是一塊錢呀!所以,好多人都在搶那個收益率相對高一點的。”
 “暫時跑贏?”“對,暫時!”
 “那還搶?”“當然!問題是如果你連這暫時都不去爭取的話,那麼你就一直是輸的。能彌補一點是一點。所以現在,大家確實也在關注理財,原來沒有這個概念。”

  組合投資抗通脹

  “目前的銀行産品沒有能抗通脹的。”一名長期從事金融行業投資的人士&&,“幾家基金公司做企業債的收益多一些,其他的都不行。”
  “抗通脹,如果僅僅靠銀行理財産品,是不行的。”北京展恒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理財總監石端義對《投資者報》記者説,“對於銀行來説,目的不是抗通脹,而是找理由、噱頭讓老百姓來買産品投資。”
  因此,想抗通脹,就要組合投資,投資不同的産品,以整體收益抗通脹。
  “將資産投到不同屬性的産品中去,注意資産配置,從一個中長期的角度去抵禦通脹會比較好。” 石總説,“對於短期的産品,抗通脹的意義不僅不大,難度還要增高許多。從中長期角度,追求資産的穩步增值,這樣的實現度和操作性會比較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銀行猛發理財産品再掀攬儲戰 2011-05-30
理財産品猛發行 現在宜買半年期産品 2011-05-26
花旗銀行理財産品保本被指不靠譜 2011-05-26
應選擇靠譜的結構性理財産品 2011-05-26
端午節理財産品恐難現高收益 2011-05-25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