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存貸比不得高於75%這一監管大限臨近,商業銀行“衝時點”效應再次凸顯,開始猛發短期理財産品,試圖在大限來臨前緩解一下攬儲壓力。
為了制約商業銀行每月初的放貸衝動,4月下旬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就曾在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公開表態,要按月度監測銀行的日均存貸款流動性水平,要求日均存貸比都不得高於75%這一監管標準。多家銀行高管&&,正式實施的時間就是6月初。
對此,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如此一來,商業銀行“衝時點”效應將得到弱化,銀行間白熱化的“攬儲大戰”會有所消停。但是記者注意到,短期理財産品的發行規模仍然“一浪高過一浪”。
據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共有308隻銀行理財産品發行,較前一週增長32.2%,是近期理財産品發行最多的一週,特別是中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增幅更加明顯。另據不完全統計,本週端午節之前預計發售的理財産品新品達到220隻之多。金融界金融産品研究中心分析師&&,本週發行數量應該會達到又一個高峰。
“這與近期銀行攬儲壓力直接相關,銀監會即將進行的月度日均存貸比監管,對銀行業務影響較大,銀行可運用信貸資金要受到存款總量的影響,如果銀行連續出現存貸比超標,監管部門將對其信貸規模等各方面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因此,各大銀行為了不影響利潤,想法設法拉存款,目前的主要途徑還是發行理財産品。”上述分析師如是&&。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主任呂隨啟認為,日均存貸比監管實行後,商業銀行存貸款可調控的餘地也隨之縮小。目前來看,借助理財産品進行攬儲已成為商業銀行的共識,在沒有出現更好的攬儲方式之前,理財産品仍是銀行通用的資金調用手段。
“之所以銀行月末的攬儲衝動依舊強烈,主要在於這項政策於6月份全面鋪開,商業銀行現在還在轉型調整中,以適應即將到來的更加嚴格的考核,所以商業銀行也要提前做足準備。”呂隨啟補充道。
某銀監局相關負責人此前還曾透露,日均存貸比監管的具體操作步驟為,銀行向監管部門提供的月度報表裏新增日均存貸比一欄,該指標指向的是月末日均,銀行並不需要每天都上報當日存貸比數據,所以月末的攬儲衝動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