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階層催生財富管理升級
2011-05-27   作者:記者 王鶴 桑彤/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作為全球私人財富增長最為迅速的國家,中國財富管理方興未艾。百姓的理財需求漸漸從單純追求保值增值的資産管理,升級至與人生目標息息相關的財富管理。較為嚴峻的通脹形勢則成為這一需求升級的“催化劑”。

  新富階層崛起中國財富管理需求升級

  剛滿30歲的梁先生這幾年靠着芯片封裝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置下的四套房産也升值不少,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四川當地算得上優裕。“我當然希望以後的日子過得更好,孩子享受好的教育,出國留學開闊眼界,我和太太退休以後也能保持現在的生活質量。可我不是富豪,沒有一個好的理財規劃,這些願望未必能實現。”
  梁先生是我國新富階層的一個縮影,他們日趨強烈的理財需求讓我國資産和財富管理市場拉開序幕。
  招商銀行和貝恩公司此前聯合發布的報告預計,2011年中國的個人可投資資産總體規模將達到約72萬億元,高凈值人群將達到59萬人左右,高凈值人群持有的個人可投資資産規模將達到約18萬億元。
  “有錢才有財富管理,中國近三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許多人都面臨財富管理的問題。”交通銀行行長牛錫明感嘆道,從世界經驗來看,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就開始有財富管理概念。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4000美元,財富管理意識越來越強。
  農業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周宏亮介紹,從廣泛的概念來説,財富管理包括資産管理和理財管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人集中於理財管理,理財是資産管理的一部分,資産管理又是財富管理的一部分。“在新富階層的帶動下,中國投資者的理財需求正在逐步從購買理財産品、追求資産管理向更高境界的財富管理升級。”
  與此同時,“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也逐步取代追求短期獲利觀念,日本理財專家山口勝業説,財富管理需要“全生命周期”,這一理念旨在化解“生”與“死”帶來的理財風險,防止出現“人還在,但錢已經用完了”,“遭遇意外死亡,家人陷入經濟困境”。

  需求趨向多元化財富管理延伸至海外

  在過去十年裏,房地産投資一直是國內財富管理的主要方式。但不斷加碼的樓市調控,正在改變這一局面。與此同時,證券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今年以來處在持續震蕩中。複雜的市場環境令財富管理配置的合理性日趨重要。
  銀行理財、基金專戶、陽光私募、私募股權基金……不少金融界人士都深切感受到中國百姓風險分散,多元化資産配置理念日益強化。
  從與全球大宗商品挂鉤的黃金、原油基金,與澳元等強勢貨幣挂鉤的理財産品,到愈演愈烈的海外買房潮,我國新富階層的財富管理需求開始呈現出跨市場、全球化資産配置的新趨勢。
  華安基金董事長俞妙根説:“之前老百姓的錢有限,只會關注中國市場,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就有全球資産配置的需求,進行均衡配置。”
  此外,隨着股指期貨的穩步推進,進入“對衝時代”的資本市場讓中國財富管理漸由單向邁入雙向——市場上漲能賺錢,下跌也能獲得絕對收益。
  中國百姓對各類資産的旺盛需求催大了財富管理市場,成為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託等各類金融機構競爭的焦點,也成為這些機構金融創新、産品創新的原動力。
  外資金融機構同樣不會放過中國財富管理的大蛋糕。摩根士丹利亞太地區凈值客戶業務主管萊斯利?麥克斯説:“上海希望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毫無疑問,那些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司必須參與進來,這對整個行業都非常有利。希望這些機構能夠從海外財富管理中心、海外金融機構那裏把資金帶進來,讓上海成為更加發達的市場。”

  “未來資産”需求巨大機構業務仍顯不足

  “如今,不僅是個人,包括企業、政府都面臨財富管理問題,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孫建勇説。
  然而與國際財富管理行業相比,我國財富管理在機構業務方面明顯不足,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之路仍然漫長。
  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未來十年,巨大的養老資金缺口對財富管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如何保值增值、彌補缺口是目前我國財富管理業必須關注的一大問題。
  上海嘉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方生指出,從國外經驗來看,社保和企業年金為了能支付起足夠的“未來資産”,必須把資金配置到證券基金、房地産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等資産上面。
  “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業務在國外統稱為機構性經紀業務,是國際投行三大主要業務之一。可見其在財富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我國這一點較為落後。”劉方生強調。
  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洪磊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建立穩定的市場,關鍵是要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積累財富是資金來源的三大主要支柱。
  這一點已得到國家的重視,今年以來,我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投資股市比例均已有所提高,權益類投資比重可達30%。“十二五”期間,社保基金規模增速將進一步提高,入市規模也將更為快速地增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3年增值4.42倍 揭秘齊白石作品收藏財富路線圖 2011-05-25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違規行為頻現 2011-05-25
加強無形資産經營須轉變財富觀 2011-05-23
《黃金游戲(五):智慧贏財富》 2011-05-23
交行行長牛錫明:未來十年中國財富管理佔比將逾15% 2011-05-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