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指數基金特別是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大量發行,使得各大基金公司對指數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造成指數資源的日漸稀缺,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基金公司另辟蹊徑,自己動手設計需要的指數,並和指數公司合作開發,指數定製成為基金公司開拓指數資源的新時尚。
主要指數瓜分殆盡
近兩年來指數基金髮行數量井噴。據統計,在2009年之前包括ETF在內的指數基金只有20隻,2009年新增指數基金30隻,比之前各年成立指數基金總和還要多。去年指數基金繼續高歌猛進,新成立各類指數基金達41隻,今年以來借助指數基金審批通道的開闢,截至目前已經成立14隻,另有12隻獲批或正在發行中。
由於指數基金在短時間內增長迅猛,基金公司對指數的渴望十分強烈。相對於普通指數基金而言,ETF跟蹤指數的排他性使得滬深兩市單一市場指數資源爭奪尤為激烈,造成一些主要指數已經被基金公司瓜分完畢。據統計,目前共有ETF達30隻,其中跟蹤上交所指數的ETF達到22隻,跟蹤深交所指數的ETF有8隻。
在上交所主要指數資源被用完之後,基金公司紛紛把指數爭奪重點轉向深交所,據證監會網站公布的新基金申報情況顯示,目前共有8隻ETF上報待批,其中除了南方上證380ETF之外,其餘7隻全部是深市指數ETF,這些ETF成立後,深市ETF數量將增加近一倍。深交所主要指數資源也日益稀缺。
指數定制漸成新時尚
在兩市主要指數資源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已經有公司另辟蹊徑,走出一條定制指數開發ETF和指數基金的道路。
南方基金是業內率先進行指數定制並成功推出跟蹤定制指數ETF的公司。去年8月份,基於向中證指數公司定制的中證南方小康指數,南方基金推出了小康ETF,該ETF成為基金業首只定制指數ETF。
實際上,早在去年4月份,泰達宏利基金就根據向中證指數公司定制的中證財富大盤指數發行了普通指數基金——泰達宏利中證財富大盤指數基金。今年4月份,泰達宏利攜手上交所研發首只策略型ETF基金——泰達宏利上證財富中小盤ETF。
國投瑞銀基金日前公布,與中證指數公司合作將推出中證品牌指數系列産品。這標誌着國內首個以品牌投資為主題的指數系列誕生。
除了大中型公司已經開始定制指數,部分小公司也瞄向了這一方向。去年底金鷹基金和中證指數公司開發了中證技術領先指數,目前金鷹基金推出了跟蹤該定制指數的指數基金。
對於目前指數使用現狀,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趙文奇日前就&&,當市場高度發展後,大的指數已被用完,或者已被其他公司使用。這個時候的策略往往就是先有理念,再反過來開髮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