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發行提速基金類虧損最大
2011-05-23   作者:佔昕  來源:投資者報
 
【字號

    “發行量和需求量的增大,産品短期化趨勢增強是目前銀行理財産品的兩個特點。”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採訪時説。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今年以來共發行5254隻銀行理財産品,已經超過了去年總和,業內人士估計,今年全年有望超過1.5萬隻。
   今年上半年到期的66隻銀行理財産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為3.57%,收益率最高的是渣打銀行,高達16%。
  按幣種分,澳元類理財産品收益率最高,平均為4.81%;按投資長短期限分,超短期類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明顯較高,如交通銀行的“得利寶沃德添利”2天産品年化收益率高達6.5%。
  儘管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上漲,但是基金整體收益並不理想,因此,與基金挂鉤的投資理財産品受影響較大,成為虧損最多的理財産品類別。

  發行量:目前已超去年

  “今年的發行量在逐步放大,全年有望突破15000隻。”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告訴記者。
  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份制商業銀行從産品發行總量上趕超國有銀行,已成為發行大戶。
  在國有銀行中,交行、中行和工行依然位於前列。
  在股份制銀行中,光大成為發行老大,緊隨其後的是深發展和民生。
  城商行中,北京銀行以377隻的發行量位居首位,高出上海銀行一倍、南京銀行兩倍。
  外資銀行中,發行數量最多的是渣打銀行,其次是滙豐和恒生,外資銀行産品發行依舊受到擠壓,今年以來的市場份額佔約2.34%。
  截至5月13日,今年以來共有98家商業銀行的5254隻理財産品到期,剔除803項數據不全款項,4450隻到期銀行理財産品被選入了研究樣本。
  總體來説,盈利狀況良好。《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研究結果顯示,到期的中資銀行理財産品平均收益率為3.24%。
  其中,2134隻産品超過平均水平,佔總比例的47.96%。超過平均線的理財産品,民生銀行佔比最多,該行的短期産品(1個月以下)表現強勁,以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為主。
  外資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到期收益率為4.86%。這些産品以非保本浮動收益和保證收益型為主,高於中資銀行。
  在中資銀行中,股份制商業銀行以3.36%的平均收益率水平高出中資平均線和國有銀行平均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虧損的兩款産品分別為:花旗銀行的“美元代客境外理財産品—1年期挂鉤指數和基金美元票據”和華夏銀行的“華夏理財—創盈7號理財産品(展期)”。
  前者到期收益率為-3.22%,該産品的投向為結構性票據,挂鉤標的包括交易所股票指數和指數型基金;後者的到期收益率為-22.4%,主要投資方向為基金。

  按銀行排:渣打銀行最高

  除去數據全部缺失的32家銀行,今年以來到期的理財産品,郵儲銀行以2.55%的平均收益率排名最後,渣打銀行以16.33%的平均收益率高居榜首。
  需要提示的是,渣打銀行數據不全,19項理財産品中有16項收益率數據缺失。類似的情況還出現在了排名第三的泰隆商行身上,數據缺失達半數以上。
  除去渣打和泰隆外,位居前10名的還有蘭州銀行、哈爾濱銀行、鄞州銀行、嘉興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
  位列到期收益率前100名的理財産品,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和保證收益型産品。
  躋身前100名的四隻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産品,有三隻為交通銀行發行,這些産品以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為投資方向。
  在後100名中,中國銀行、上海銀行佔比較大,華夏銀行和花旗銀行也在排行榜尾盤扎堆。
  在超出原定最高預期收益率的9款理財産品中,中信銀行佔據了6隻,他們平均超過其最高預期0.04個百分點。
  此外,北京銀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三家銀行的整體表現不錯,位居排名前列。

  按幣種排:澳元類居首

  按幣種結構劃分,人民幣和美元理財産品佔主流,其中人民幣理財産品共有3657隻,美元産品共有330隻,這兩類共佔總量的89.6%左右。
  按産品的平均收益率分析,澳元佔據優勢。統計數據顯示,澳元類産品的平均收益率為4.81%,人民幣類為3.38%,美元類為 2.32%,而其他外幣類(澳元、美元除外)為1.65%。
   截至5月13日,今年澳元産品共發行了197隻,以交通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行居多,且以保證收益型為主;它們的主投方向為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期限為6~12個月的居多。
  澳元理財産品月均發行量大約為39隻,如僅中國銀行發行了18款澳元類的超短期産品。
  近一年來,澳元上漲勢頭較好,近期兌美元更是破1.1大關,不斷刷新澳元兌美元自浮動匯率實行以來的新高。這助長了以澳元計價的理財産品收益的走高。
  如花旗銀行的2.5年期挂鉤股票保本保息澳元票據澳元款,便取得了7.2%的收益成績。
  其實,澳元在美元升值時曾貶過值,只不過速度較慢,因此相對還是比較平穩。
  隨着近期美元的反彈,美元産品的投資價值開始受到關注。
  業內認為,“美元是老大,要強勢。”在平衡通脹的背後,是好轉的美國經濟。從政治、經濟上來看,美元在一到半年內,還有上升空間。

  按期限排:超短期勢頭猛進

  流動性需求偏好增強,産品短期化趨勢明顯。
  在央行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預期增強的市場環境中,商業銀行相對發行了更多的超短期産品以避免市場利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
  截至5月中旬,正在發行的7天以下(含7天)的理財産品達390隻,表現極為活躍。其中,交通銀行3月份發行的一款名為“得利寶沃德添利”2天(WT131101)産品就給出了6.5%的最高預期收益率。
  兩次加息後,居高不下的通脹率所帶來的“負利率”影響仍將持續,存款搬家現象層出不窮,嚴重的利率倒挂導致了定期存款不斷減少,人們開始拿着資金逃離銀行,轉而尋找其他其他銀行外的投資途徑。
  “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量資金回籠,在這種稀釋情況下,銀行現在是缺錢,即便是理財産品發行提速也不能達到客戶對資金的需求。”一位理財總監如是説。
  銀行加速發行短期産品,且時間越來越短,利率卻一再保持較高水平。在貸款受限、存款蒸發的今日,銀行此舉,難免會有“高息攬儲”之嫌。

  按投資標的排:基金類虧損最大

  在資金投向上,信託貸款和股票的投資組合搭配獲得了較高的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為9%;純基金類投資虧損較大,平均收益率為-22.4%。
  債券類依舊是主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1-05-20] 2011-05-20
給力抗通脹 銀行理財新品求轉型 2011-05-19
高收益銀行理財産品門檻抬高 2011-05-19
四月銀行理財産品發行維持高位 2011-05-19
銀行理財超短産品年收益達3.02% 2011-05-1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魯政委:資本項下全開放時機未到[思想]厲以寧:怎樣看待用工成本上升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