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拍賣界稱為“國內茅&酒最大藏家”的張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收藏茅&酒,在他龐大的酒庫中,各個年代的茅&酒一應俱全。在他看來:“白酒所包含的文化和歷史,比國外的洋酒更豐富”。
茅&火了,貴比黃金。在4月10日舉辦的“貴州省首屆茅&酒專場拍賣會上”,一瓶漢帝茅&拍出了890萬元的天價,而在此前半年中,悄然躋身拍賣場的茅&多次拍出百萬天價。由此,不少人開始鼓吹,投資茅&是一個新的理財渠道。
然而在被拍賣界稱為“國內茅&酒最大藏家”的張靖看來,“不可把茅&酒當投資品對待。”5月24日,北京永樂將推出張靖的藏酒專場拍賣,共計99件逾700瓶茅&。
張靖現年37歲,為河南新鄉國際飯店董事長,自建有近600平方米的酒庫,累計投入收藏資金達2億元人民幣之巨。
開瓶即好酒
張靖好酒,尤其喜歡品茅&。他在朋友圈中有一個令人稱羨的本事:開瓶即好酒。而他與茅&的緣分,則要上溯到年輕時的一次家宴。
“那是1996年左右,當時我去親戚家吃飯,叔叔曾是當地退休的老縣委書記,為我們拿出了一件1981年生産的茅&酒。那件茅&的包裝、封膜都非常完好,我一看就喜歡上了,叔叔送給了我,它也成為我收藏的第一瓶茅&。”張靖説。
從收藏第一瓶茅&酒開始,張靖的興致一發不可收,陸續從各種渠道完善自己的茅&藏品序列。如今,在他龐大的酒庫中,上世紀50、60、70、80年代生産的茅&酒一應俱全,至於總體數量,就連張靖自己也難以記清。
由於茅&酒基酒生産周期長達一年,需二次投料、九次蒸餾、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經春、夏、秋、冬一年時間,而其他白酒只需幾個月或十多天即可。這意味着茅&的稀缺性使其難以在短期內擴大産能,而茅&酒的主要消費市場對價格的敏感指數並不高,於是造成茅&酒永遠是供小於求的局面。而這種脫銷的終端市場,最終帶動了其收藏市場。
但真正進入收藏拍賣市場的茅&,則以陳年酒和限量酒為主,多是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出廠的,種類包括“五星”(茅&內銷商標)、“飛天”(外銷出口商標)、黃茅醬茅(黃色或醬色挂釉陶瓷瓶)等等。
不過張靖當年收藏茅&時,並沒有想到今天茅&酒價“一飛沖天”的局面。“主要是自己喜歡喝白酒,尤其是茅&,白酒所包含的文化和歷史,比國外的洋酒更豐富。”張靖説。
在張靖的茅&藏品中,尤其喜歡上世紀80年代的“醬茅”。“醬瓶茅&”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特殊産物,為當年國宴的特供酒,此瓶外施醬色釉,瓶底露胎,製作規整,因為醬色釉,所以藏界慣稱其為“醬茅”。
“茅&酒的價值並不像某些其他收藏品類,也不是越老越貴,而是看品種,物以稀為貴。這種1980年底生産的‘醬茅’比上世紀70年代更加名貴、稀有。”張靖説,在收藏的過程中,喝酒逐漸成了品酒的過程。
“其實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茅&,從品嘗的價值來講並不高。真正懂酒的會知道,老茅&的揮發在80%以上,其實我們就是要剩下的10%~20%沒揮發的。如果有接近20%的沒揮發,這就屬於保存得比較好的。”張靖説,辨別瓶中的酒量,就使用超強光手電,一照便知。
據張靖介紹,茅&酒分內銷和外銷兩大系列。內銷系列的商標為“金輪牌”,又叫“五星牌”,從1953年開始一直沿用至今;外銷系列的商標則經歷了從“飛天牌”到“葵花牌”,再到“飛天牌”的過程。而在每個階段,因為使用包裝瓶和酒標的不同,就會有明顯的差異。在藏家中,會把不同時期生産的茅&酒俗稱為“三大革命”、“地方國營”、“葵花”、“大飛天”等等。
投資茅&之風險
儘管張靖收藏茅&不論年代,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從收藏茅&這件事上獲得了什麼經濟收益。事實上,即將舉辦的永樂專場茅&拍賣也是他首次將自己的藏品進行公開拍賣。
在張靖看來,投資茅&比收藏茅&的風險來得更大。收藏是出自個人喜好,有一個廣泛的收藏圈,對藏家來説,品到美酒是比買賣更值得關注的事情;而投資茅&很可能面臨着沒有渠道、對於防偽和防揮發沒有經驗等問題,甚至很可能收藏了30年的茅&酒,因保存不慎裏面沒剩幾滴,那就一錢不名。
“辨別茅&酒是否具備收藏價值,首先你得了解茅&酒的生産歷史,還要懂得觀察。比如瓶口、封膜的老化程度,有沒有換過膜,正面酒標與背面酒標有些什麼文字,看文字的顏色、字體、型號、墨色等。然後是一些技術手段和經驗,比如用超強光手電看看有沒有打孔之類。”張靖總結道。
事實上,茅&酒的收藏也是一門極深的學問。藏家要熟知幾十年來茅&酒總共使用過多少種商標,用的什麼包裝,屬於出口還是內銷,用的什麼材質的紙張和油墨印刷,除此之外,茅&酒不同的年份,掌握不同商標的圖案、尺寸之間的細微差別。還有酒標和背貼,不同年份的文字、尺寸也有區別。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茅&瓶裝酒的封口,主要是油紙、軟木塞外封塑料包皮,或鐵蓋,或鐵蓋外包塑料皮,所以密封性不高,揮發性大,從而造成品嘗價值低。
“並不是老酒都值錢。2006年,我買了一瓶1958年的茅&,當時只花了25萬現金,封膜很完美。封膜的情況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瓶老茅&酒的價值。收藏茅&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情結,要把各個時期的品種都收集齊。”張靖説。但據媒體報道,2010年北京的保利秋季拍賣會中,一瓶1958年的“五星茅&”以100萬元落槌;杭州西泠拍賣會則有人斥資145.6萬元拍下了一瓶1958年的茅&。
有趣的是,雖然張靖極愛茅&,但在他的酒庫中,還有大量其他“八大名酒”的收藏。“白酒是中國的國粹,需要好多人去培養它,其實中國的酒文化比國外的深厚得多。而對我來説,最美好的時刻,就是品到美酒的時候。”張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