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變10天 超短期理財並非短平快
2011-05-12   作者:劉果  來源:現代快報
 
【字號

    今年以來,國內外投資形勢的變化讓人們資金流動性需求增強,銀行理財産品隨之倒向短期和超短期。不可否認,一些超短期理財産品不僅能夠解決市民資金短期閒置的問題,也能讓投資者獲得比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然而,在被高收益率吸引的同時,有些投資者實際參與後卻發現,超短期理財産品並非市場渲染得那麼美。

  7天産品變身10天産品

  五一小長假到來之前,不少市民接到了銀行客戶經理的電話,向其推薦3天或7天的超短期理財産品。王女士就在4月28日買了某銀行的一款7天的産品,10萬元起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2%,20萬元起步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5%。王女士算了下,收益確實比一般銀行的同類産品要高,於是將23萬存款全部買了這款産品。協議約定4月29日計息,5月5日到期。
  5月6日下午,王女士查詢賬戶發現,這筆錢並沒有到賬。於是致電客戶經理詢問,被告知5月8日或者5月9日可到賬,實際年化收益率3.5%。當時,王女士就有點被忽悠了的感覺:“實際收益比宣傳低了不少,何況産品期限不是只有7天嗎?為什麼要到9日才能結算到賬呢?”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款産品是(T+3),即到期後可能是3天后到賬,“您可以看看認購書。”這時,王女士才注意到産品認購協議確實有這條。
  一位銀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王女士的情況屬於比較明顯的資金佔用,不是特別常見,市場上比較常見的是一種隱性的資金閒置期。比如,對於一款3天的産品,銀行的發行日期(客戶認購期)可能是4天,假使有客戶是發行第一天就購買,則要三天后才能計息,相當於資金閒置了3天,實際收益率就低了。事實上,由於這類産品很熱,一推出可能就被搶空,許多投資者會趕在第一天購買。

  謹防被預期高收益迷惑

  上述人士透露説,今年以來,銀行熱衷發行這種超短期理財産品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市場流動性過剩,短期的高利率從表面上看很有吸引力,有利於增強同業競爭,另一方面這類高收益産品主要集中在月末和季末發售,對提高銀行的存款時點數有幫助,因為央行不斷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各行如果存款上不去,貸款規模就受限。
  建設銀行一位理財經理則認為,超短期理財産品由特定的投資者購買,肯定比活期或通知存款高,而且靈活性好。同時,今年加息不斷,股市投資不明朗,觀望資金較大,均選擇短線打理,等待投資機會。“對於你反映的‘短期不短’的情況,投資者認購産品中需要提防的是,産品的宣傳收益率是不是過高,比如有7天産品宣傳預期收益率是4.8%,到賬後實際只有3.5%,這種情況下,不是説這種産品的收益率低,本身也很高,只是銀行宣傳中放大了收益預期。此外,投資者要注意産品的實際計息日與閒置日,有個別銀行的實際計息天數要扣掉節假日,有的則是發行日期長,客戶在對比産品時都要考慮到這些因素,不能單看宣傳的預期收益率。”他提醒説。
  浦發銀行一位理財師還建議,顧客在購買銀行理財産品之前要先弄清銀行理財産品的類型,到底是屬於保證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抑或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其中,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風險較高,它除了不保證一定能獲得預期收益率外,購買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本金甚至有可能發生損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理財産品年化收益率非實際收益率 2011-05-11
大商品類理財産品最高年收益10% 2011-05-11
理財産品日趨短期 5月收益率下滑 2011-05-10
抗通脹 信託理財預期收益高 2011-05-10
假日理財産品並無明顯優勢 2011-05-10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日本震核危機”評估與我國供給型財政政策[思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4個問題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