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股市震蕩,而各大銀行由於存款準備金率的不斷上調,資金壓力較大,都在想方設法通過各種理財産品來吸引投資者,在“五一”小長假期間,一些披着假日理財外衣的理財産品在各大銀行大量發行,吸引了許多投資者的目光。與此同時,一些“存款中介”也蠢蠢欲動,推出了“短期存款貼息”,與銀行的假日理財産品叫起板來。
“五一”題材理財産品繁多
記者在紹興縣柯橋城區部分銀行走訪時發現,以“五一”假期為“題材”的理財産品幾乎每家銀行都有發售,種類繁多。
在興業銀行網點,一款5萬元起購的短期理財産品打出“五一”小長假的噱頭,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1%;民生銀行一款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6%的理財産品,雖然投資期長達160天,仍被打上了“五一特別版”的標籤;而中國銀行更針對“五一”期間推出了11款4天、7天期的理財産品,數量之多,令人咋舌。在另一家國有銀行網點,該行剛發售了一款“五一”理財産品,投資期7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2.1%,10萬元起購。據理財師介紹,這款産品已於4月27日開始計息,5月3日上班後即可贖回。和7天通知存款1.49%的利率相比,這款産品的收益還是比較明顯的,因此自産品發售以來,很多市民爭相購買,多數都是節日期間資金“休息”的股民。
不少銀行的理財師認為,受加息的影響,銀行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普遍水漲船高,而周末理財、小長假短期理財産品也可以維持較高的收益水平,並且此類産品信用級別較高,是客戶資産短期閒置資金保值增值的較佳途徑。
“存款中介”推出假日理財“新品”
看上“五一”閒置資金的可不止銀行。柯橋一位“存款中介”毛女士“五一”前就專門給記者打來電話,“宣傳”另一種假日理財品種。
她告訴記者,只要在4月30日到某銀行網點存入100萬元,兩天后就可獲得4000元的貼息。對於銀行裏發售的這些假日理財産品,她&&假日産品的收益聽上去或許有些誘人,但真正拿到手的錢可能並不多。以100萬元購買一款年化收益率為2.1%的7天理財産品計算,到期收益僅為400元左右,即便收益比普通存款翻番,收益也不大。所以,投資期相當的假日産品和銀行平日裏發售的7天左右超短期理財産品相比,並無本質區別,無非都是一些投資標的為債券、票據的結構型産品,或是一些靠同業拆借獲利的産品,只不過被冠以了節假日的名頭。在收益上,假日理財産品也並無多大優勢,和一些商家打假日牌促銷給消費者帶來真實惠不同,銀行的假日理財産品純粹是一種宣傳噱頭,真正實惠的還是她介紹的這個“短期存款貼息”。
“短期存款貼息”也是明令禁止的
對於各銀行推出的假日理財産品及“存款中介”中的“新品種”——“短期存款貼息”的優劣,記者專門諮詢了柯橋某國有銀行的理財師夏小姐,她&&,“存款中介”的“短期存款貼息”的確極具誘惑力,但無論如何,這種方式是違規的,是銀監會明令禁止的。
夏小姐認為,銀行發售的假日理財産品,收益還是較為理想的。以100萬元為例,如果選擇3天期限年化收益率為3.5%的理財産品,可獲得291.7元的收益。如果在銀行享受0.5%的活期利率,這3天只能獲得41.7元的利息,前者利息是後者的7倍。一般來説,這類産品投資期限僅為3~4天,贖回方便,可滿足投資者對資金流動性的要求;雖然産品説明上寫着“不保本”,但一般來説,這類理財産品的募集資金多數用於票據、債券、貨幣市場工具等銀行間金融産品,風險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