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交所藝術品“上市”帶來的暴漲行情,掀起一股狂熱的藝術品金融化風潮。近日,成都、鄭州、西安、長沙等地的文化産權交易所紛紛提出涉足藝術品産權交易的計劃,部分地區甚至已經開始低調試行,藝術品金融化大有燎原之勢。
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發現,參與這場藝術品投資“盛宴”的,除了狂熱的投資者、積極的産權交易所,還有多家金融機構。後者在通過與交易所合作,“吸得”大量資金的同時,自身還在不斷研發挂鉤藝術品的高收益理財産品,欲從藝術品投資中獲取最大利潤。對此,包括用益信託工作室分析師王學成在內的數位分析人士&&,在藝術品市場泡沫不斷被吹大的今天,購買此類投資産品,很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巨大損失,其中風險不容小視。
借道藝術品投資“吸儲”
“只要在我們行開辦沃德卡,就能從事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的藝術品權益份額交易。”19日,交通銀行鄭州分行紫金山支行的胡月明在電話中告訴導報記者。而辦理這張卡,至少需要有50萬元存款。
與目前正在謹慎調研、不斷進行項目論證的山東文化産權交易所不同,鄭州、成都等地文交所對推出“藝術品份額交易”表現得頗為急切。
14日,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鄭州文化藝術品交易所暫行管理辦法》正式對外發布,這是繼天津文交所之後,近期又一家進軍藝術品份額交易的機構。在此之前,該所已發布公告稱,首批藝術品份額已經確定,預計將於4月中下旬通過合作銀行的系統開始銷售,而交通銀行和廣發銀行是該所僅有的兩家合作銀行。
該所此前還公告稱,為確保公平對待投資者,交易所擬只接受廣發銀行、交通銀行VIP客戶購買。據導報記者了解,要想成為這兩家銀行的VIP客戶,資産是有一定要求的。交通銀行針對VIP客戶的沃德財富卡,申領條件是需要在該行存款50萬元;廣發銀行的VIP儲蓄卡,則需要在該行的資産超過30萬元才可申領。
雖然鄭州文交所公布的交易細則中並沒有&&合作銀行會從産品交易中分得收益,不過業內人士&&,即便沒有分成,其帶給合作銀行的“隱性”利益也頗為豐厚。
“在藝術品投資受到熱捧的今天,成為交易所的合作銀行,意味着將會給銀行帶來大量的高端客戶、大量的資金。”某股份制銀行濟南分行信貸部負責人王輝對此評價道,在“吸儲”困難、存貸比逼近監管紅線的當口,這是銀行最樂於追逐的目標。
導報記者19日以投資者身份電話諮詢交通銀行熱線,其工作人員&&,要想成為沃德財富卡客戶,必須首先保證存50萬元定期存款(3個月以上),才可以辦理。“我們有特批手續,可以不用存定期,但是也需要客戶有50萬元以上的資産在卡裏。”胡月明&&。而導報記者同時了解到,一旦卡內資産(包括基金、債券等)達不到50萬元,銀行會每月向客戶收取20元的管理費,這在眾多銀行卡裏屬於較高的收費標準。同樣,廣發銀行也提出了類似要求。
“大量定期資金的存入,會給銀行創造利潤。如果進行藝術品份額交易,資金會出現一定的鎖定期,也會有創利的空間。”王輝如是分析。
而在此行業大行其道的,並非只有交通銀行和廣發銀行兩家,招商銀行布局更早。此前,天津文化産權交易所就要求投資者需要擁有在招商銀行存款超過5萬元的金卡證明,才可在交易所開戶。隨後該交易所又將入市門檻提高至招商銀行金葵花卡及以上級別借記卡,即存款達到或曾經達到、超過50萬元。導報記者在濟南了解到,這給招行帶來了不少客戶,其金葵花辦卡量在3月份出現顯著增長。
同時,導報記者了解到,在即將開始藝術品份額交易的成都文化産權交易所,招商銀行是惟一一家指定銀行,投資者要想參與購買,首先要滿足的條件就是擁有一張招商銀行片,這顯然又會為其引來不少客戶。
泡沫大 風險增
當然,單純借道各地文交所吸引資金並非銀行最終目的,更多的銀行試圖直接進入藝術品交易市場。
據了解,多家銀行已經發行了挂鉤“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産品。如民生銀行推出了“非凡資産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建行私人銀行與國投信託所推出了“國投信託 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招商銀行推出了“私人銀行藝術鑒賞計劃”等。
這其中不乏已經給投資者帶來可觀收益的産品,如民生銀行的上述産品給予投資者兩年25%的到期綜合收益,建行北京分行私人銀行推出的産品到期後給予投資者7%的年化收益。而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投資者和銀行的信心,讓藝術品理財市場大熱。
普益財富數據統計顯示,目前,藝術品投資産品的年化預期收益率平均設定在7%-10%左右,遠高於平均水平,頗為誘人。如與中信銀行同為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信託,去年12月10日公告成立“中信文道 中國書畫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期)”,該産品共募集信託資金4000萬元,優先級受益人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不低於10%。據了解,該産品發行後很快被認購一空。
不過,多年從事投資的業內人士卻從這種“火爆”的現象中看到了不好的苗頭。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在天津文交所交易的畫作,是一個典型的金融泡沫。“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泡沫開始不斷增大,而天津文化産權交易所更是給其添了一把火。”有着10多年投資經驗的潤傑投資理財顧問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成剛對此&&,“就像荷蘭著名的‘鬱金香’泡沫,現在藝術品的價格已經脫離了其本身的價值。”
用益信託工作室分析師王學成認為,從藝術品投資的現狀來看,如不嚴加管理,藝術品泡沫破裂是早晚的事。“信託公司是否要對一個泡沫已相當大的産業進行投資,應該給予謹慎考慮。”
一旦泡沫破裂,金融機構及其投資者都將不能獨善其身。導報記者整理髮現,除了招商銀行,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藝術品投資産品並非“保本”。也就是説,如果藝術品市場泡沫被擠破,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投資者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劉成剛&&,投資者應警惕投機心態,投資藝術品産品不能只看到它吸引人眼球的“預期收益率”,更要對它的投資對象、專業能力、運作模式和風險控制機制等做全面的考察和評估。同時,在運作模式上,投資者也要明白金融機構是否能保證本金的安全。“僅為一個很可能看得見卻摸不着的預期收益,不值得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