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開賣保險産品叫好還需叫座
2011-04-18   作者:陸婷婷 曾雅傑  來源:上海商報
 
【字號

    日前,保監會發布了《保險公司委託金融機構代理保險業務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這一徵求意見稿一旦落實,保險公司將在銀行這一傳統保險代銷渠道之外,獲得包括券商、信託公司在內更多金融機構代銷渠道。這對於保險公司的銷售無疑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不過,商報記者採訪後發現,對於這一新政可能帶來的變化,目前當事各方仍然抱着觀望態度。而保險公司對客戶的産品偏好的把握與客戶實際需求竟有天壤之別。

    保險公司: 投資型産品可能打頭炮

    對於此次新規的&&,平安保險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目前由於只是處在監管部門徵求意見的階段,平安還沒有具體的相應舉措,對於何時能正式開賣還需等待時機。同時,平安方面認為《徵求意見稿》的&&將拓寬保險公司的銷售渠道,而不僅僅局限於通過保險代理人以及銀保渠道銷售的局面,對公司的業務及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信誠人壽上海分公司一位資深人士則對商報記者&&,保監會這次的新規&&對業界而言略有些突然,整個保險行業在此“徵求意見稿”&&之前,對於券商和信託的渠道拓展,並沒有很多規劃,所以正式開賣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前期準備。而關於許可申請、流程建立以及與券商等相關金融機構的商洽等環節目前也都需要進一步琢磨。該資深人士分析説,保險行業的銀保渠道是走過很長一段發展道路建立起來的,所以在短期內應該還無法通過在券商和信託公司開賣保險來取代銀保渠道,不過新渠道肯定是非常具有市場前景的。
    該人士認為,在建立這一市場的前期,投連險等投資型保險比較適合在券商及信託公司銷售,可以為保險公司“打頭炮”。然而在後期,隨着市場培育的不斷深入,保障類保險也將進入新渠道。
    而針對新渠道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問題,一位保險公司精算師告訴商報記者,資産最重要的是配置組合。偏好風險大的投資者同樣需要一些保障類的投資,穩健理財才是根本之道,大多數投資者在注重收益的同時也關心資産的安全性。因此,發掘券商、信託這一市場的客戶從長遠看,對於保險公司的未來發展頗為有利。

    券商從業者:熱衷自營,對保險全無熱情

    商報記者在對券商的採訪中發現,由於監管部門還處在徵求意見的階段,同時券商本身對於保險這一行業也缺乏關注,所以基本上券商對於可以代理保險這一新規還處於觀望階段。
    商報記者走訪了滬上幾家證券公司營業部,相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於此次《徵求意見稿》的&&並不知曉,也沒有接到上級下發的相關通知。而對於券商可以代理保險的新規&&,有工作人員&&,因為業務的不熟悉,銷售保險的積極性不大,同時也擔心&&銷售保險,會分流掉客戶群的一部分資金,反而得不償失。
    有券商從業人員&&,單純從賣産品的角度來看,券商還有自己的集合理財産品。此外,券商也代賣基金産品。而從營業部層面來説,其本身也有內部考核機制。所以有工作人員對於代賣保險産品可能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資金分流的看法也不無道理。不過也有不同的從業人員認為,券商銷售保險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分成收入來激勵,畢竟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券商,其根本目的還在於對自身的收益及發展起到正相關的作用。
    不過,據商報記者了解,目前不少券商也已經開始走綜合理財的路線,以此來擴大客戶群,同時也豐富了相關業務。換句話説,投資顧問現在不僅僅是向客戶推薦産品或者提供單一的金融服務,為客戶量身訂做理財方案也是未來的趨勢所在。而保險産品也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所以,當券商渠道真正放開之後,在相關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券商還是會積極參與進來。

    投資者:買保險會選保障型産品

    作為保險的直接購買者,絕大多數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在接受商報記者採訪時都&&,並不知曉關於券商可以開賣保險的相關規定。有投資者同時也直言不諱地&&,對於保險完全不感興趣,無論是哪種銷售渠道,都不會選擇購買。
    不過,一位正在券商營業部看盤的投資者&&,如果券商開賣保險,他還是會根據情況選擇購買的。他認為,這與在保險公司或銀行購買並無區別。在保險類型的選擇上,該投資者並非如保險業人士預料的傾向於“投資型保險”,他告訴商報記者,既然選擇保險,就是要購買保障型保險,要投資在證券市場就可以,何必去找不內行的保險公司?
    從部分投資者的態度來看,券商開賣保險的市場前景如何並非一定叫座,這一方面是出於投資者對保險的本身喜好問題,另一方面也將取決於保險公司在券商正式開賣保險時所採取的相應舉措是否能得到相關投資者的認可。

    新聞延伸:落實開賣還需各方磨合

    商報記者在對各方的採訪中發現,鋻於銀保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監管的力度和時機都非常重要,如何規範保險公司在券商、信託公司銷售保險是市場發展的關鍵一步。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證券、信託等金融機構的客戶基本上都是屬於投資意願比較強烈的人群,與銀行的客戶有本質上的差別。但相對而言,他們的購買力也比較強。這也是吸引保險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保險的收益性遠不及證券信託産品,如何吸引新渠道中在資本市場浸潤多年的客戶群也成了保險公司必須面對的關鍵突破點。
    一位資深保險銀保渠道業務負責人則認為,出現新的渠道對於保險公司無疑是利好的,尤其是對於眾多在個險銀保渠道中處於弱勢的中小保險公司,將是令人欣喜的機會。不過,為了市場的健康發展,與券商及信託公司之間的溝通非常關鍵,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因此,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券商信託,都不會急於開展合作,而將在有效合理的利益權衡中,摸索雙方共同發展的動力來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誰是勝景山河的合謀者 四大券商難逃干系 2011-04-18
經濟數據公布 券商整體看多 2011-04-18
農行創上市新高 券商建議加大銀行股配置 2011-04-17
國泰君安等券商報告齊出錯 2011-04-13
6款券商理財産品跑贏滬深300 2011-04-1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