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瓶被譽為“酒王”的“精裝漢帝茅&酒”成交價高達890萬元,刷新了茅&酒拍賣成交價格的歷史紀錄。新華社發(彭年/攝) |
一瓶“精裝漢帝茅&酒”日前在貴陽拍出890萬元天價,刷新了茅&酒拍賣成交價格的歷史紀錄。
近段時間以來,陳年茅&酒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導致看漲預期增強,一些收藏者開始翻箱倒櫃、待價而沽。專家認為,白酒拍賣價值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還要從評估、鑒定、儲藏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引導,收藏和投資者一定要謹慎。
茅&拍賣價格屢創新高
4月10日,貴州省拍賣公司舉辦“首屆陳年茅&酒專場拍賣會”,吸引了北京、江蘇、湖南等地60余位收藏愛好者前來競拍。兩天預展時間裏就有上千人參觀,拍賣會更是座無虛席,一些市民甚至站在門口或走道上觀看。
號稱“酒王”的“精裝漢帝茅&酒”存世量僅10瓶,此次拍賣的是其中一瓶,産於1992年,盛裝的酒盒包裝上,龍口內含金珠屬純金製造。起拍價260萬元,最終以890萬元被一位茅&酒收藏家購得。
貴州省拍賣公司負責人涂衡林説,共有102個標別的113瓶陳年茅&酒參拍,出廠年限包括上世紀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其中,上世紀80年代生産的茅&酒居多,成交價多在2萬元左右。拍賣成交率為91%,總成交價達1223.3萬元。
除“酒王”天價成交外,1985年生産的一整件(12瓶)地方國營五星商標茅&酒,其中一瓶已揮發,起拍價仍高達40萬元,最終以51萬元成交;同是1985年生産的一瓶帶有發票的茅&酒,則出人意料地以10萬元成交;惟一一瓶上世紀50年代生産的茅&酒拍出了60萬元。
近兩年,陳年茅&酒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去年底,杭州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上,一瓶1958年産土陶瓶茅&酒以145.6萬元價格成交;短短幾天后,嘉德四季第24期拍賣會上,一瓶1958年出廠的茅&酒以91萬元的價格成交。今年3月初,上海國際拍賣公司連續舉辦兩屆“陳年茅&酒拍賣會”,一瓶1960年産茅&酒拍出73.36萬元。
茅&持有者翻箱倒櫃待價而沽
獨産於貴州的茅&酒,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茅&酒儘管近幾年不斷擴大産能,但仍不能解市場之“渴”。
陳年茅&酒因其歷史沉澱和特有的文化內涵,近年來逐漸為收藏界所重視。
記者在拍賣會現場看到,出廠年限、品相、包裝、重量、有無發票、瓶蓋、瓶子顏色等都是決定價格高低的“賣點”。一瓶1985年出産的茅&酒,因附有發票,競爭激烈,最終以10萬元成交。而在其拍賣過程中,拍賣師甚至提醒競拍者要“審慎”。
貴陽市民陳秀珍是此次拍賣會的委託人之一,她的兩瓶1986年出廠的茅&酒,以每瓶1.7萬元的價格拍出。
“價格基本可以,但跟上海的那次拍賣會相比,成交價還是低了一些。家中還有5瓶,等價格高了再出手。”陳秀珍説。
記者發現,不少茅&酒持有者都有類似待價而沽的心態。拍賣會上,不少人係拍賣委託人或觀望者。貴陽市民劉阿姨説,貴陽市收入情況稍好的家庭,一般或多或少都存有一些茅&酒。因市場刺激,不少老年人在子女的勸説下,翻箱倒櫃找茅&酒。劉阿姨就在家裏找到了幾瓶上個世紀80年代産的茅&酒,“現在還不急着賣,等價格漲了再説。”
也有部分收藏者希望拍賣公司能舉辦其他品牌白酒的拍賣會。對此,涂衡林&&,一個成熟的拍賣品種要具備完善的價值體系,書畫、瓷器等都有相應的定價標準,而白酒尚不具備。所以暫時以茅&酒拍賣為主,逐步探索建立白酒拍賣價值體系。
茅&收藏需理性
拍賣會現場,一些陳年茅&酒持有人也&&,不願輕易賣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茅&酒,與其賣出去讓人喝掉,不如自己繼續留存。現在市場上茅&酒價格不斷上漲,不必擔心會貶值。
白酒行業分析師黃黎明説,拍賣的茅&酒多是存世較少的品種,跟普通茅&酒有區別,這一類拍賣活動短期內對市場價格影響不會太大。長期來看,有利於提升茅&等白酒的品牌影響力。
一位收藏者説,用於收藏的茅&酒是古董酒,不同於普通年份酒,它們有實實在在的歷史,收藏的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競買“精裝漢帝茅&酒”是看重它的惟一性和稀缺性,如果有此類藏品再現,會繼續參加競拍。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是藝術品還是名酒,對中國傳統極品的熱捧是近年來國內收藏市場的“主旋律”。洋酒國際拍賣市場是一個成熟的門類,倫敦國際紅酒交易所針對不同品種和品係的紅酒,會公布相應的價值標準,作為投資者的參考。而中國白酒拍賣市場才初具雛形,國人對白酒的認知度較高,在品質鑒別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礎,這都會對白酒拍賣産生積極影響。將茅&酒等作為收藏品,既要多做功課,更要保持理性。
註冊拍賣師郭漢明説,長期儲藏是酒類收藏的一大難題,因為白酒容易揮發。此外,白酒拍賣價值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物以稀為貴”,處於上升期的茅&酒拍賣是對白酒拍賣價值體系的探索,今後還要從評估、鑒定、儲藏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