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市場潛力大 外資銀行産品升級
2011-04-14   作者:葉慧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字號

    進入中國市場三十多年後,外資商業銀行註定要重新評估其市場戰略,在更加細分的市場上競爭。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在中國浸淫多年的外資行,在中國立足之後逐漸開拓更多新興市場。
  “世界上所有大的金融機構都在進入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美國銀行中國區行政總裁暨中國企業銀行部主管黃曉光在博鰲論壇開幕前接受記者採訪時&&:“這個市場夠大,目前還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競爭。”
   他所指的這些金融機構,包括他曾經服務過的花期銀行以及目前所在的美國銀行,後者在2008年9月14日和美林集團合併成為美銀美林。
  在加入美銀美林之前,黃曉光曾任花旗銀行的中國行長,也是首批外資法人銀行總行中的第一個本地行長。
  他&&,金融危機後全球各大商業銀行新一輪發展,主要依靠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
  以中國為例。普華永道2010年《外資銀行在中國》報告中&&,外資商業銀行目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只有2%左右。
  “但不可忽視的是,所有的外資行業務都在增長,利潤也在增長,這只能説明這個市場夠大,仍然有很多潛力可挖。”黃曉光&&。
  他&&,目前外資行在中國的新變化,是更為重要的趨勢。
  “以中國市場為代表,各大外資商業銀行目前已經逐漸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發展趨勢。”他指出。
  改革開放後,滙豐、渣打、華僑、花旗、美銀、東亞、東方匯理等8家被允許在上海開分行,這些銀行主要為進出口業務服務,在中資企業對於各類銀團貸款、跨國企業融資等業務並不熟知的時期,搶佔了首批國際企業在中國的業務。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外資銀行逐漸擺脫了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瓶頸期。
  “目前來看,一個最大的變化是,部分外資銀行推崇強有力的本地化競爭策略,和中國本土銀行一樣開始實行規模經濟。”黃曉光説,“這些銀行就成為"外資的本土銀行"。”
  在這一規模經濟布局中,包括開設盡可能多的網點,推出難度小簡單化的産品等。黃曉光指出,目前開始實行這一戰略的包括渣打、滙豐、花旗、東亞在內的在華四大外資銀行。
  而另一方面,以美銀美林、JP摩根、德意志、巴克萊銀行等為代表的外資商業銀行業務,則相對希望在更加複雜的産品方面繼續開拓市場。
  黃曉光指出:“以美銀美林為代表,我們在對公、批發業務上有更豐富的經驗,將在這些細分領域設計出更多的産品。”
  與此同時,隨着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的不斷細分,外資銀行和中國本土銀行在中國以外市場的發展路線也逐漸清晰。
  黃曉光認為,目前來看,以亞洲新興市場為代表,中國仍然在延續從亞洲其他國家進口資源、加工後出口歐美國家的貿易和資本流向,但這種趨勢也在改變。
  “銀行都是跟着客戶走的,我們也追隨中國客戶在其他新興市場落地,以我們在當地的長期經營經驗取勝。”他説。不過他也強調,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內需正在充分得到挖掘,其資本流向也會相應變化。”
  另外,他透露,目前各大外資行對於人民幣國際化都垂涎三尺。“舉個例子,一旦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曲線建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我們就相應創造各類避險和增值的工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外資銀行代銷基金業務有望開閘 2011-03-08
陳澍:外資銀行與中國經濟發展 2011-02-18
黃任剛: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充滿挑戰 2011-02-18
普瓦耶:分享外資銀行家的寶貴經驗 2011-02-18
閱讀陳澍最新著作《外資銀行在中國》 2011-02-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