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財重概念 預期收益難兌現
2011-04-13   作者:洪葉  來源:每日商報
 
【字號

    低碳,是眼下一個流行的話題。為了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國際上已經將“低碳”滲透到各個領域,金融領域自然也不例外,近年來,圍繞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資而開展的碳金融業務在國際上發展迅速。而國內不少銀行也緊隨潮流,推出幾款低碳理財産品。不過,從目前的市場反應以及産品運行來看,這類産品在龐大的理財産品市場,至多就是“點綴”,無論是發行數量、銷售規模以及最後的收益都不怎麼樣,部分銀行發行的低碳産品甚至出現低收益和零收益。

  低碳理財産品過於概念化

  在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和碳金融業務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空間。但將這一領域引入銀行理財産品市場,這一做法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某股份制銀行杭州分行的理財經理曾經接觸過該類理財産品,覺得在推銷起來比較吃力:“如果是挂鉤石油、黃金這些具象的標的物,客戶自然比較清楚,但碳排放到底是個什麼概念,他們不理解,聽半天解釋也不一定能清楚。”
  可能是過於概念化的原因,使得這類産品的開發速度遠不及其他結構型理財産品,4年僅6隻碳排放産品面世。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低碳理財産品的表現還是相當不俗。深圳發展銀行2007年8月推出的國內首款與二氧化碳排放權挂鉤的理財産品“聚財寶”飛越計劃2007年6號人民幣理財産品與“聚匯寶”超越計劃2007年6號美元理財産品。這兩款産品到期分別實現了7.345%與14.125%的收益。正是基於這兩款産品取得良好收益,此後,國內便有數家銀行跟進推出碳排放理財産品。

  收益很高卻難兌現

  不過,在這兩款産品之後,其理財收益開始走下坡路。從2008年下半年起,當初預期收益率動輒高達8%-15%的碳排放産品,到期後卻以低收益率甚至零收益率收場。
  中行2008年1月16日推出過一款名為“匯聚寶”0801L-美元“綠色環保”二氧化碳挂鉤理財産品(18個月)。投資期限為182天,預期收益高達15%。
  2008年9月26日,深發展發布了4隻與碳排放權相關的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8%-15%之間。
  2010年,隨着光大銀行的陽光理財“T計劃”2010年第十期(“低碳公益”)理財産品(1年)問世。
  據財匯金融統計數據顯示,在已發行的6隻碳排放理財産品中,除了光大銀行低碳公益理財産品尚未公布實際收益率外,其餘5隻産品的實際到期收益率均遠低於預期收益率。
  以深發展的聚匯寶超越計劃2008年3號(二氧化碳挂鉤型)美元及人民幣理財産品(以下簡稱超越3號)為例,其投資運作概念是,1年內看漲二氧化碳排放權。投資期限分別為12個月,到期保本。“這也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價格在未來一年中的漲幅越大,投資者從中獲取高收益率的可能性也越大。”對於超越3號的投資收益,深發展曾經非常樂觀。然而實際上該産品的到期實際年化收益率為0。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6款券商理財産品跑贏滬深300 2011-04-13
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成空頭支票 2011-04-12
加息推高收益率 理財産品賺眼球 2011-04-12
理財産品趨短 收益難見隨息而動 2011-04-12
加息周期如何挑選理財産品 2011-04-1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借鑒美國經驗完善發行審核機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強震與“經濟海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