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樓市調控“新政”效果初顯
成交量驟降 後續效果待觀察
2011-04-08   作者:記者 石志勇/西安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隨着“新國八條”為核心的新一輪房地産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特別是2月底西安市&&商品房限購政策後,西安市房地産市場成交量出現了明顯下滑,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當地房價長期來看應不會下降,宏觀調控的效果還需進一步觀察。

  “限購令”導致成交量下滑

  2月25日,西安市正式&&樓市“限購令”,規定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包括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限購兩套住房,能夠提供在本市一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一套住房。
  “限購令”&&後,西安樓市成交量呈現出明顯下降趨勢。據西安房地産信息網數據研究中心數據顯示:限購令&&前一週,全市單周成交面積為59萬平方米;而限購令&&後4周,全市周均成交面積為14萬平方米。後4周單周成交量相比大幅下跌75%,限購效應初步顯現。
  據了解,成交量下滑如此巨大,主要是由於“限購令”&&後,市場對相關細則消化緩慢,在升級後的商品房網上簽約系統進行購房申請、審批程序辦理也需要一定時間,加之外地戶籍人群要提供相關證明,造成在購房時手續較多、時效性較差,最終影響到了成交量。另一方面,限購政策與戶籍相挂鉤,極大影響了外來人員在西安市的購房,使得限購後成交量相較之下明顯走低,同時也造成限購後房産交易市場上本市戶口購房者佔據了絕對主力。
  隨着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的&&,部分購房者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觀望情緒。在西安市日前舉辦的一場春季房展會上,許多前來“淘房”的市民都是看的多買的少。一位姓王的市民説,西安市的房價從2009年的每平方米4000多元漲到了目前的六七千元,已經到了普通市民承受的極限。現在出了限購政策,應該能對房價起到一定遏製作用,但是鋻於前幾次調控後房價依然上漲的事實,他也不會放棄看房,遇有合適的房子還是要買。

  “限價令”&&引發社會關注

  在限購令&&後,西安市政府又於3月22日&&了2011年度新建住房價格控制目標,其目標為2011年新建住房價格增長幅度不高於西安市當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這一目標公布後,當地有媒體根據此前公布的西安市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目標,將西安市2011年房價調控幅度報道為15%。
  相關報道發出後,在當地引起了很大關注和爭議。在一些售樓部,有銷售人員就援引“15%”這一數據,向購房者説明西安市的房價還是有上漲空間的。而一些市民對此則&&了憂慮,家住長安區的市民劉開説,自己一個月收入只有二三千元,而長安區的房價已經從幾年前的每平方米二三千元漲到了目前的五六千元。最近朋友介紹了一個樓盤能以低於市價1000元的價格賣給他,可是每平方米4000多元的房價他連首付都負擔不起。現在又出了個“限價令”,在他看來就是政府允許房價上漲,這更讓他感到心灰意冷了。
  西安市政府有關負責人&&,關於房價調控幅度為15%的報道是一些媒體根據自己的推算得出的數據,並不是市政府公布的內容。對於房價漲幅調控目標目前有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採取定量方法的弊端是可能給開發商造成“政府允許漲價多少”的錯覺,老百姓也會有意見。此次西安市沒有&&具體的調控漲幅,而是將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群眾收入增長挂鉤,應該説是比較科學的。
  西安交通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所長楊東郎認為,國家要求各地結合經濟發展目標、居民收入、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三項指標確定房價控制目標,而西安市此次&&的房價控制目標顯然缺失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這一指標,這一點跟全國大多數城市的情況是一樣的。在西安市居民房價收入比近年來不斷升高的情況下,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作為房價控制的參照指標是十分必要的。

  專家:房價下降可能性不大

  雖然“限購令”&&後對銷量産生了一定影響,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西安房地産市場總體波瀾不驚,房價短期內並沒有出現明顯下滑,一些售樓部依舊人氣很高。
  “限購令”&&後,記者以購房者身份走訪了西安一些樓盤,發現許多售樓部依然人來人往,前來諮詢和辦理購房手續的市民不少。一些樓盤銷售人員&&,“限購令”&&後,前來看房和買房的人還是很多,到了周末還會出現人流高峰。
  在西安市建設西路一家樓盤,一名銷售人員説,該樓盤目前還沒有正式開盤,但房源已經所剩不多了,價格也從去年年中的6000多元漲到了8000多元。這名銷售人員説,政府&&限購令只是暫時的,從長期來看西安市房價還是要漲的。
  在西安房價較高的熱點區域曲江地區,這裡的房價並沒有明顯降幅,一些大型樓盤的價格仍維持在每平方米萬元以上。在一個大型樓盤位於曲江的銷售中心,售樓員介紹説這裡新推出的一個項目價格在每平方米1.1萬元到1.3萬元之間,而其另一個現房項目價格則在1.3萬元以上,價格受“限購令”的影響不大。
  西安房地産信息網數據研究中心有關專家認為,2011年上半年西安市房地産市場銷售量可能將下降20%到30%,房價將呈現先期震蕩、後市趨穩的走勢特徵,樓市可能呈現階段性的“供大於求”市場格局,房地産開發企業在産品定價方面將趨於謹慎。
  陜西省房地産研究會會長王聖學認為,在宏觀調控作用下西安房地産市場有望進入博弈和觀望期,調控效果需要進一步觀察。從長期來看西安房價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原因在於城市化進程加快將推動房價持續走高,另一方面西安市房地産市場的剛性需求比較旺盛,與此同時目前房地産開發的土地、人力、材料等成本都在上漲,也將間接導致房價的上漲。西安作為二三線城市,與房價泡沫較大的一線城市不同,其調控基調應立足於穩定房價,確保房價漲幅不要過快,地方政府也應採取更多主動性舉措去調控市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樓市調控將滿一年 房價增幅顯著下降 2011-03-31
樓市調控為經濟發展爭取時間 2011-03-29
“賺錢效應”推高房價阻礙樓市調控 2011-03-28
國務院調查組摸底樓市調控成效 2011-03-23
傳地方放寬樓市調控目標為房價漲幅10%-15% 2011-03-18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湯敏:用特殊方式培養精英人才[思想]轉變發展方式必須轉變調結構方式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