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地震過後農産品期貨市場走勢堅挺。筆者分析,這與日本震後潛在需求支撐以及經濟周期規律有着密切關係。
從地理位置來看: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主要國家包括中國、阿根廷、巴西、馬來西亞、印尼、加拿大、智利、日本、墨西哥、俄羅斯、美國等近40個國家。根據各國農産品生長及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本次日本地震可能波及到的主要農作物包括:大豆、棕櫚油、食糖、小麥。
大豆:全球大豆的主産區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也處於環太平洋地帶,距離日本地震震中較遠,如果只考慮地震因素則對其大豆主産區沒有直接影響,若考慮其他相關可變因素,則會間接影響到大豆價格走勢。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大豆進口國,因地震導致航運受到一定影響,短期內對進口需求縮減,按照日本的大豆日消耗量計算,如果地震影響持續一個月,全球的需求將減少30萬噸左右,短期利空大豆價格。然而因地震引起的氣溫異常現象不容忽視,近期北半球氣溫再度強勢走低,這將影響到新豆的種植期延後,加上近期巴西大豆種植因降雨減退,包括正在收割大豆地區出現延遲收割和淹沒等現象,這些將對中長期大豆價格有很好的支撐作用。
白糖:此次地震和海嘯主要襲擊了日本的東北沿海地區,而日本的主要煉糖廠集中在西部地區,此次地震僅部分損毀了位於日本千葉縣的兩家煉糖廠,對日本的食糖産業影響甚微。目前,巴西2010/11制糖年甘蔗於1月收榨,巴西主要外運港口物流順暢,相應航線並未出現堵塞現象。鋻於巴西已經全部收榨而另一主産國印度並不在地震帶附近,此次日本地震對於全球食糖的供應總量不會産生過大影響。而近期印度再度延期出口50萬噸食糖有可能對ICE糖價構成支撐,全球食糖主産國的供需情況仍是主導本年度食糖價格的主要因素。
棕櫚油:從目前來看,位於地震帶區域的印尼與馬來西亞的主要棕櫚油種植園並沒有受到日本地震海嘯衝擊,預計對於全球産量影響不大;需求方面,作為全球排名第九的棕櫚油進口國,日本每年從馬來西亞進口約55萬噸棕櫚油,前期預估日本今年預計將進口62萬噸,約佔全球棕櫚油進口量的1.69%。同樣按照地震影響持續一個月估算,本年度日本需求將因為地震減少約5萬噸左右,約佔本年度全球棕櫚油産量的0.1%,鋻於其比重,本次地震對於本年度全球棕櫚油整體供需影響較弱。因東京東北部港口完全被毀壞,一些植物油船貨可能轉道到南部港口,短期內日本進口難以恢復,將導致短線市場棕櫚油過剩,可能令馬棕櫚油價格承壓下行。
小麥:從地理分佈來看,俄羅斯小麥種植區主要分佈在其國家板塊的南部偏西區域,未臨近太平洋沿岸,對其國內産量影響較淺;另一方面俄羅斯小麥的主要出口國為埃及、約旦、突尼斯、土耳其等地,且由於其國內供需不足目前仍未解除出口禁令,所以航運及出口量方面對該地區小麥影響甚微。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其作物生長周期與北半球相反,即當前小麥未進入播種期。從種植區域來看,澳大利亞小麥播種帶主要位於其東南部堪培拉地區及西南部的佩斯,與日內震中相隔較遠,潛在影響主要表現在核輻射的波及程度,但從還有2個月才進入播種期的時間來看,影響有限。
還需要指出的是,日本進出口結構構成潛在需求將支撐農産品走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美國、中國、歐洲是日本最大的三個貿易夥伴,但進、出口之間有所差別,進口方面,中國是日本的最大進口國,整體比重超過13%,美國其次為7.9%,歐洲第三為7.1%;就農産品而言,美國是日本的最大進口國,佔比達到16%,中國為9%,歐洲為7%。而出口方面,美國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國,整體比重超過13%,其次是中國與歐洲,同為8%,就農産品而言,中國最大為14%,美國為7%,歐洲為4%。假設日本相關進口需求因核危機衰退3%,則中國對日本出口將下滑15%,但因考慮日本地震時期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會上升,則對日出口份額大的食品飲料、紡織品等會大大提高,這對國內相關農産品價格有很強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