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經濟顯現擴張動力轉弱跡象的同時,有分析稱,近日突發的日本大地震和利比亞軍事衝突也可能對中國出口造成直接或間接影響,這將加大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行的風險。 有專家預測,這兩起突發事件可能將導致中國2011年GDP增速下降0.5個至1個百分點。 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特大地震,其後又引發了海嘯、核電站危機等一系列災害事件。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伊瓦羅 伊茲沃斯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日本地震主要會對中國的出口和金融造成影響。 他&&,從金融方面看,東亞長期債務中約有1/4是以日元計價的,中國佔大約8%,日元升值1%就會導致中國持有的日元計價的年度債務償還額增加約2.5億美元。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則重點強調日本地震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他在21日發布的報告中&&,中國的製造業需要從日本進口大量的零部件和機器設備,如果來自日本的供應渠道受到衝擊,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相關的製造業生産和出口。 具體到行業層面,中國的汽車行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是最直接的。目前的零部件庫存大約能支持國內汽車廠商幾個星期的生産,此後如果日本無法恢復供應部件,一些合資汽車企業就會面臨生産停頓的風險。 利比亞軍事衝突同樣在衝擊中國經濟。巴黎當地時間3月19日,法國率先對利比亞進行空中打擊,隨後美國和英國相繼加入軍事打擊行列。 世界銀行東亞地區首席經濟學家維克拉姆 尼赫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儘管利比亞的石油産量不大,但是利比亞軍事衝突加劇會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國際原油價格肯定會有所上漲。如果利比亞的動蕩擴散到其它中東國家,情況可能更嚴重。 國際油價高企無疑將導致中國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企業生産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可能受到高油價拖累,從而導致中國外部需求再次出現萎縮。 穆迪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馬克 讚迪説,如果紐約油價漲到每桶125美元,美國2011年經濟仍將有增長,但增幅很低。如果油價超過每桶150美元,美國經濟將再次陷入衰退。 瑞銀證券也認為高油價將間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增速。該機構&&,由於2011年原油價格高於原先預測,而更高的油價會影響美國居民消費支出,所以2011年美國GDP增速下調;同時,地震及其導致的電力短缺將使今年日本GDP增速下調;中國的出口增速因為美國及日本經濟增長的下調而降低,所以將2011年中國GDP增速預測下調0.3個百分點,並將2011年外貿順差預測下調400億美元。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預測,日本地震和利比亞軍事衝突將導致中國2011年GDP同比增長速度至少下降0.5個百分點,但是不超過1個百分點。 張燕生認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世界經濟越來越相互依存。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日本的地震還是利比亞的衝突,對中國的生産體系都會産生衝擊。 “就貿易順差而言,今年有可能會低於去年。因為利比亞的危機會使石油、鐵礦石、糧食(的國際市場價格)變得更貴,而日本的大地震會使整個(製造業)供應鏈(中間産品價格)變得更貴,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出口可能受到的影響要遠遠大於進口。”張燕生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