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幼兒園誕生記
2011-03-21   作者: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字號

    歷時十個月、幾十名媽媽、一名義工經過多番打磨,在北京回龍觀社區合力建起了一所“民主”幼兒園,他們説,學前教育的形勢正在起變化,家長們正在掌握話語權
  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超超就哭了。老師在記錄中寫下:“不太安定。”然後牽着他的手,去院子裏散步。而對小棒棒的記錄是:“有些困意。”因此老師決定帶他一起做游戲。
  這是一所位於北京市回龍觀社區的“自助幼兒園”,但有人更願意稱它為“民主幼兒園”。褐色三層小洋樓,一、二層是通透的大房間,三層閣樓則改成興趣活動室,房間裏佈置了各色小玩意,還有桌子、書架、滑梯和攀岩&。
  這所幼兒園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家長付曉麗提醒説,“700平米的幼兒園,12位老師,只招收40個孩子啊。”
  過去的十個月裏,幾十名媽媽、一名義工和一名園長經過多番打磨,合力建起了這所“民主”幼兒園:入托費由家長和園方商量決定,每個月1600元,沒有雜費;師生比也遠高於其他幼兒園,小班1個老師帶3個孩子,大班是5個;在這裡家長可以直接參與幼兒園的行政管理,一些家長還可以參與教學工作。

  萌芽

  十個月前,回龍觀社區網站出現了這樣一個帖子:徵集十個媽媽開個自助家庭幼兒園。而這個幼兒園的理想標準是:“全方位監控的以小朋友為中心環境尚可的可靠的幼兒園。”
  發帖人網名叫“禾禾!”,是個一歲半孩子的母親。按理説,在孩子的這個年齡,考慮上幼兒園有些早。不過,禾禾看到的卻是嚴峻的現實:回龍觀社區有居民30多萬人,近萬名學前兒童,但公立幼兒園“排不上號”、私立幼兒園“費用太高”。可以説,是“入園難”的困境,提前了幼兒家長的焦慮期。
  “另外,社區裏早就有媽媽説孩子上幼兒園非常不適應,想找年齡合適的孩子在一塊請老師教課。為什麼不辦一個自助幼兒園呢?”禾禾想。
  十分鐘後,她的網帖有了第一個回帖:“正有此意。”此後一週,這個主帖後出現了近百跟帖。至今,點擊量超過兩千。
  回龍觀是一個年輕的社區,位於北京昌平區與海淀區交界處,臨近上地軟體園。1998年,這裡還是一片玉米地和麥田,但幾年之後,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迅速被整齊劃一的板樓鋪滿,至今已建有40多個小區。因房價較城裏低,各行業年輕白領簇擁到這裡購房、成家、生子。
  至2010年5月底,禾禾在網上已召集“果果媽”“聖霖媽”“依依媽”等20多位志同道合的媽媽,年紀都在30歲左右。她們的初步想法是,由家長共同出資聘請幼教及管理人員,創造“寬鬆友愛的環境”,“有花園的家”。禾禾還特別寫上了,“安裝全程監控”。
  所有的需求,其實也都是媽媽們的焦慮。
  2009年,回龍觀育龍幼兒園的老師打了一名4歲女孩,醫院診斷孩子左耳外傷。女孩的父母把這傢俬立幼兒園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幼兒園賠償醫療費用。這則消息也被幼兒家長髮到社區網站,“幼兒園老師打傷4歲孩子的耳朵,我該怎麼辦?”這則帖子的點擊量超過了22000多次。
  “也有比較放心的幼兒園。”禾禾説,但要麼排不上,要麼價格太離譜兒。回龍觀有家檔次較高的私立幼兒園,每月4000元托費,仍然是排隊也入不了園。
  據統計,整個回龍觀社區有30多萬人,近萬名學前兒童,但公立幼兒園就3家,有資質的私立幼兒園12家,此外還有大大小小的學前培訓機構。不過,入托費差距很大,每月1000至4000元,還不算興趣班的額外收費。
  “目前中國學前三年的毛入園率僅50%多一點,也就是説還有百分之40%多的適齡兒童沒有入園機會。”2011年2月,教育部基教二司副司長李天順介紹説,“入園難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學前教育資源的不足。”
  政府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此加大學前教育的投入。2010年底,北京市教委透露,北京市未來五年內將投入50億元新建、擴建600所幼兒園。
  “這是有個好消息,政府能解決大面上的問題。”家長付曉麗説,“但我們的孩子沒法等。等新幼兒園建好了,他們都上小學了。”

  成型

  家長們見面了,伴隨着熱情、忐忑與爭論。
  2010年6月19日,自助幼兒園第一次家長會,來了20多個人。禾禾説,“剛開始大家心裏都沒譜,多是想碰碰理念,找到能夠堅持下來的人。”
  這次聚會後,有十余名家長堅持下來,並初步決定在2011年9月開園。
  此後幾次籌備會,通常都要開兩個小時以上,沒有茶水、沒有咖啡、沒有小吃。他們的爭論大都圍繞着教育方式、場地、教師和資金。有人提倡蒙特利梭教育法,有人提倡絕對尊重和自由的教育法。“誰來負責,總得有個園長或是家長牽頭吧”,“費用也不能太高吧”。
  眾口難調。家長們於是商量出了一份“自助幼兒園調查表”,列明預期費用、教育理念、課程設置、管理方式、硬體設施等21個方面的選項。
  一個月後,調查有了結果:家長普遍要求月托費在1600元以內,選址在回龍觀交通便利處,採用蒙氏、華德福、開放式等教育理念,安裝攝像頭,外聘園長或家長自主管理,設置家長財務崗位等。
  依照這個調查,媽媽們開始通過不同的社交網絡,為第二年9月的開學計劃找教師團隊和房子。還有一年時間,她們不着急,也“一直沒有碰到合適的地方”。  
  沒想到的是,自助幼兒園提前半年開園了,在回龍觀已經是小有名氣。回龍觀社區網11周年慶的答題活動,其中一題就是:回龍觀自助幼兒園的發起人是誰?答案有四個選項: “禾禾”“禾禾!”“徐時”和“徐時!”。
  不少人看來,徐時的加入就像是催化劑。
  徐時是社區醫生,33歲,未婚,有着“回龍觀社區義工”的名號。他1998年入住回龍觀邊緣的裕興小區,眼看著回龍觀社區成長為龐然大物,自己負責的社區免疫工作也忙了起來。他在社區網站上接受居民諮詢,還公布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工作之餘,他腦子裏也盤旋着回龍觀各項公益事務,號召募捐、組織跳蚤市場。
  有了這個背景,徐時加入組建自助幼兒園也順理成章。家長調查剛結束,他就&&找房子看場地,成了“關係協調員”,隨後還組織了大小幾次會議,諮詢了上百名家長。
  10月中旬,家長們籌備近半年的“自助式幼兒園”推出《實質性推進報告》,並在社區網上公開徵集意見。這份報告期望“建立一個非營利性質的自助幼兒園,通過家長的參與,緩解幼兒園與家長間的緊張關係,促進鄰里合作,促進社區建設”。
  徐時特別強調,部分家長經由推舉以後將直接參與幼兒園管理。他希望“每一個家長無論多忙,每週至少抽一天時光來幼兒園陪伴孩子,做幼兒園義工”。

  質疑

  山雨欲來風滿樓。家長們為民主決策付出了長時間的代價,此後,他們迎來了社會各界的“質詢”。
  2010年冬天,社區居民最早參與了討論。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安監局副局長常紀文也是回龍觀居民,他擔心:自助幼兒園沒有相應的制度性保障,運行起來難免有些麻煩。媽媽們不是專家,但這也是她們首要考慮的問題。禾禾説,“我們已經在考慮找專業的教師團隊,管理方式也會參考公立園或是正規私立園。”
  自助園引發媒體關注後,更是一番唇槍舌戰。律師質疑,“怎麼保證幼兒園的安全保障是達標的?”教育人士則發問,“怎麼保證學前教學質量?”
  徐時作為自助園的“新聞發言人”,有這樣一個比喻:過河的橋斷了,政府沒有修新橋,居民為了過河自己修了一座,然後引發外界質疑:“怎麼保證你修的橋是結實的?”
  “這還好意思問?還好意思舉着法律條文來問我要資質?按照您那個條文一大片幼兒園都得關門。”徐時説話的語速極快,“教育人士説我保證不了教學質量,哪個幼兒園沒有興趣班?我説的是額外收費的興趣班,現在的教育要是好還用得着別的興趣班嗎?”
  在徐時看來,政府的考慮角度應該是,不能想著把居民自建的橋拆了,而應該想方設法幫這個新橋加固。“我們自行解決了上幼兒園難的問題,要是有什麼地兒不達標,您應該想個辦法幫助我們達標啊!”
  對於回龍觀居民的自發行動,北京市昌平區教委的工作人員認為,幼兒園必須有相關資質,但 “只要自助幼兒園不違反相關法規,教委也不會進行干涉”。

  開園

  自助幼兒園最終還是解決了資質問題。
  2011年2月,家長通過與“幸福之家”幼兒園合作,取得了正規幼兒園的資質。媒體用上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詞語——“挂靠”: 自助園挂靠在回龍觀一傢俬立幼兒園。
  “幸福之家”為自助幼兒園提供場地和師資,但這和家長們最初商定的,由家長租賃場地、聘用園長、家長自主管理的模式不同。有人提出家長控制權、商業盈利等問題,擔憂自助園將脫離“最初的夢想”。
  徐時認為,與私立園合作提高了辦園的專業性,但並沒有將主導權從家長手裏拿走。家長可以與幼兒園平等對話,或是直接參與幼兒園的行政管理。當然,也有家長認為這樣的合作是“妥協”,是“初創期無奈的選擇”。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秘書長廖麗英説,“自助幼兒園的模式不能説是好,或者是不好。它的效果取決於家長群體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們是不是遇到了優秀的教師團隊。”
  後者或許才是真正的關鍵。付曉麗認為大多數私立幼兒園的園長“純屬商人”。媽媽們並不排斥商人,但她們喜歡的是辦教育的商人:既能做好教育,又能長期運轉。
  回龍觀的家長們找到了這個人。付曉麗常常和園長張松説笑成一團。張松有着40歲女人的幹練,但她走路很輕,語氣柔和。
  張松,兒童心理學碩士,已經在幼教領域行走18年,她提倡“給孩子愛和自由”“到大自然中學習”,也願意在辦園過程中接受家長監督,“只有家長認可的幼兒園才是能長期發展的幼兒園”。
  2月28日,“幸福之家”開園。第一批入園的孩子只有8名,這也是在家長的建議下,採取分期入園的制度,以保證孩子能逐漸適應新的環境,預計至3月底將增加到14個寶寶,春季班的全部預期是40人。
  張松很清楚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信任危機。媽媽們對幼兒園的要求具體,比如活動區域要安裝攝像頭、飯菜不能放味精……張松拿到這份要求清單,並不認為很苛刻,“這些都是對幼兒園的基本要求”。
  這位園長主張開放式體驗教育,希望孩子們面對真實的世界,這樣才能有準確的自我能力評價。比如,“幸福之家”為孩子們提供的廚房全部貨真價實,孩子們能在老師指導下製作能吃的小食品。
  付曉麗作為家長代表,全職參與幼兒園的行政管理。她非常認同張松的教育理念,因此,在張羅起草“家長委員會章程”時,也邀請張松參與討論。
  禾禾認為:“政府要建更多幼兒園的消息出來後,一些私立幼兒園也降價了,現在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賣方市場,我們家長的地位也在慢慢轉變,正在掌握話語權。”
  義工徐時還是想著模式推廣的問題。他把家長商量內容、辦園進展都記錄下來,想著有一天“自助園的模式辦好了,寫成經驗小本本,全北京、全中國都能用”。
  他甚至為自助幼兒園設想了五個階段,分別是:徵求家長意見、&&幼教團隊、幼兒園實驗運行和完成建園,最後一個階段,他自認有些宏大,“形成模式,傳播理念,推動居民自發解決社會問題”。
  拋開徐時的宏大目標不論,禾禾認為,至少他們當初籌建幼兒園的想法基本實現,甚至還超出預期,“大多數家長&&滿意”,當然,她並不盲目樂觀,“自助園最終能否成功,能否給社會帶來好的示範效應,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機關幼兒園是計劃經濟的“尾巴” 2011-01-26
北京將新建擴建600所幼兒園 2010-11-05
山寨幼兒園不能一關了之 2010-08-22
幼兒園收費不該是家長夢魘 2010-08-03
幼兒園咋比房産商還要“黑” 2010-07-2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