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科齊主導襲擊利比亞求連任?
2011-03-21   作者: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8年前,法國對美國主導的伊拉克戰爭極力反對;8年後,為什麼是法國人打響了“第一槍”?
  非洲殖民地的宗主國歷史,想領導地中海國家的野心,在西方和北約爭奪外交主導權的慾望,倡導人權、民主自由的西方主流價值觀的深層意志,2012年總統大選在即但民眾支持率屢創新低的現實,或許都讓法國總統薩科齊下達了戰鬥機攻擊的命令。

  外交“隨意性”

  19日清晨,法國巴黎愛麗舍宮。薩科齊總統與21名到訪政要對利局勢舉行緊急磋商,“旨在落實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利比亞決議”。
  薩科齊在會上説,若卡扎菲不立即停火,有關各方將採取軍事行動。當天午飯後,薩科齊説,與會人員一致同意對利比亞政府軍採取軍事行動,法國戰機已在空中待命。90分鐘後,法國軍方宣布實施第一次空襲。法軍當天下午出動“陣風”和“幻影-2000”戰鬥機對班加西以西的利比亞政府軍目標實施4次空襲。比利時總理萊特姆向媒體明確&&,法國將領銜此次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美國也&&將指揮權移交給法國。
  在這次利比亞危機事件中,薩科齊所表現的嚴肅充滿了戲劇性,他稱法國“決定承擔自己的責任,自己在歷史面前的責任”,為的是阻止卡扎菲“濫殺平民”的行為。還有報道稱,薩科齊曾打算單獨對利比亞開展軍事行動,不管聯合國安理會同意與否。然而就在短短3年前,薩科齊還在愛麗舍宮鋪紅毯高調歡迎卡扎菲訪問法國。他不但展開雙臂迎接卡扎菲的到訪,還允許他把貝都因人帳篷支到了愛麗舍宮的附近。現在薩科齊仿佛是變了一個人,轉臉將卡扎菲當成了他的靶子。
  10天前,薩科齊突然宣布承認利比亞反對派領導的政權,也使法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這樣做的國家。法國國際關係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卡爾認為,“法國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的能力”,近來法國外交顯示出很大的“隨意性”:當外交部長朱佩還在布魯塞爾談判時,薩科齊就宣布承認利比亞反對派。但薩科齊的行為再次激怒了歐洲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和外交部長,因為歐盟正要在1天后就利比亞局勢進行緊急磋商。

  “嘩眾取寵”?

  法國此前曾因為在突尼斯革命中保持沉默而飽受各界指責,法國沉默的原因主要是基於薩科齊政府和本阿里政府的良好關係。3年前,薩科齊在訪問突尼斯的時候還讚揚本阿里領導的突尼斯政府打擊恐怖主義並不斷給予民眾更多自由的權利。在突尼斯革命中的失誤以及在埃及問題上的慢半拍,讓薩科齊決定不能在利比亞問題上再失誤。
  兩周以來,薩科齊一直都在鼓動發起針對卡扎菲政權的軍事行動,並向英國提出同樣要求。上周早些時候,法國媒體曾報道稱,薩科齊要求希拉裏在支持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表態上更強硬。薩科齊的這種舉動被德國總理默克爾和其他一些歐洲領導人看成是“嘩眾取寵”。
  從地緣政治看,利比亞的重要性部分在於其和突尼斯、阿爾及利亞、乍得和尼日爾四個法語國家毗鄰。法國也從利比亞進口石油,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集團控制了在利比亞的一處重要油田。
  有媒體認為,除了謀求在非洲的影響力以及現實利益外,尋求2012年大選連任的薩科齊多少有些賭博意味——一旦在利冒險行動取得成果,薩科齊將順勢取得大選優勢。一名法國外交官向《巴黎人報》&&:“不出意外的話這將是一場偉大的勝利,薩科齊也會成為利比亞危機的救星。”不過,法國歐洲電視1&網站的網民投票顯示,52%的網民擔心軍事介入行動會演變成危險的泥沼。
  法國已經為此付出了第一份代價:儘管法國國防部否認,但利比亞的國營電台説,利比亞政府軍擊落了一架法國戰鬥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利比亞戰爭升級亂了全球市場 2011-03-21
多國空襲利比亞國際市場再動蕩 2011-03-21
利比亞動蕩暫無礙中國原油進口 2011-03-21
利比亞挨炸 國際油價“冒煙” 2011-03-21
多國押注利比亞 為能源利益大打出手 2011-03-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