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以來一直受政策限制的銀信合作産品,今年前兩月發行再度升溫。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近期銀信産品發行主力多為近兩年換發新牌照的信託公司。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新發銀信合作理財産品403款,佔銀行理財産品的比例接近30%,環比增加23款,增幅為6.05%。2月份新發銀信合作理財産品292款,雖整體發行量有所回落,但扣除春節長假因素,從相對量看,2月新發銀信合作産品佔銀行理財産品的比例仍高達25.89%。而在3月份前兩周,銀信合作理財産品發行量已達268款,有望突破1月份的紀錄。
去年7月初銀信産品被叫停,其後監管層下發《關於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並在去年9月初發布《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試圖從源頭上規範銀信産品市場。當年8月底銀信合作則“有限”重啟。
上海某信託公司人士&&,從政策實施效果看,銀信合作産品也沒再回到此前發行高峰期的水平。而且,由於受凈資本束縛,市場上原來的發行大戶如大連華信、中融信託、中海信託等公司均減少了相關産品發行,同時隨着各家信託公司多數産品在今年逐漸到期,整體市場存量也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然而,近兩月市場上該類産品卻再度升溫,據相關渠道人士透露,發行主力為多家在前兩年陸續換發了新牌照的信託公司。
上海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記者&&,新換牌照的信託公司有着明顯的先天優勢。據了解,由於這些公司在成立初期就遠比老信託公司資本充足,無需為擴大業務而再度增資,而且此前也沒有銀信産品存量,因此在當下可以大力發展銀信産品,以擴大整體業務規模。新發牌照信託公司只要在今年年末考核時,保證銀信産品(多為融資類産品)和權益類産品的比例保持在監管層要求的1:3的比例之下即可。
據悉,市場上一些老牌公司如大連華信、中融信託等銀信産品存量規模佔信託資産規模的比例都在40%以上,已基本無空間進行騰挪。
此外,在老牌公司産品斷檔的同時,高收益的銀信産品已經基本處於賣方市場,新換牌信託公司也借此得以迅速佔領市場、擴大規模。不過,上述銀行人士認為,下半年為達到監管層要求,預計這些新換牌信託公司將會加大權益類産品的發行,銀信産品升溫趨勢也將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