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頑強“抗震” 主題投資正逢其時
2011-03-15   作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昨日是日本地震後A股市場的首個交易日,在日經指數大跌超過6%的情況下,A股市場卻頑強上行。雖然權重股依舊不給力,但股指在尾盤仍頑強翻紅。上證綜指上漲3.83點,漲幅0.13%;深證成指上漲110.27點,漲幅0.86%;中小板指數上漲57.67點,漲幅0.86%。
  和先前市場人士預計相似,地震、煉油廠爆炸、電子企業停産、核泄漏等事件構成了一連串的 “日本震後概念”,催生了多個板塊的投資機會。分析人士指出,A股直接受益於日本地震的公司並不多,“震後概念股”的炒作雖不會很快轉冷,但投資者不應忽視國內政策面的變化,而這才是影響A股運行的重要內在因素。

    “震後題材”層出不窮

  日本地震後,避險情緒空前高漲,全球股市特別是亞太股市遭到避險資金沽售,出現下跌。商品市場更是因為日本國的需求或出現減少而導致普遍大幅下跌。
  承襲上周五走勢,昨日,亞太地區主要股指在早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日經指數的跌幅超過6%。不過,隨着投資者的心態逐漸平穩,午後,恒生指數等股指逐漸上行,地震産生的利空影響有所減弱。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震後給A股市場帶來了多個炒作題材,也帶來了部分利空因素。
  日本地震後,短期內能源、材料需求減少。昨日,稀土永磁、有色金屬板塊的跌幅分別為1.92%和0.38%,位居跌幅榜前列。招商證券分析師李洪冀指出,在日本未來的災後重建中,有色行業將面臨機會。
  由於日本地震後煉油廠發生爆炸,導致部分石化生産裝置關停。華泰聯合分析師肖暉指出,由於部分精細化工品面臨短缺,全球大宗石化産品價格可能上漲。在此背景下,昨日多數化工股高開,滄州大化封於漲停板。
  由於日本受災的東北部恰恰是半導體産業重鎮,多家日本知名電子工廠停産。東北證券分析師周思立稱,日本地震對半導體企業影響巨大,通富微電、長電科技等個股將受益。
  此外,日本核電設備出現爆炸,這對核電設備的安全性構成利空。昨日早盤,東方電氣、中核科技等核能股大幅低開,收盤跌幅分別為6.02%、5.78%。相反,防輻射概念股凸顯機會。由於服用碘片能夠減輕核輻射,生産碘化鉀的力生制藥等股票被資金炒高。
  需要注意的是,昨日A股震後題材中,走勢最為強勁的當屬鋼構板塊,東南網架、光正鋼構、精工鋼構、杭蕭鋼構等集體漲停。國泰君安分析師韓其成指出,日本多數建築採用鋼結構和木結構,這成為鋼構股領漲“震後概念股”的主要原因。
  深圳海潤達資本總裁仇天鏑指出,本次直接受益於日本地震的A股公司並不多。他&&,鋼鐵、化工、電子等板塊的機會更明顯一些。

  波段機會可以期待

  昨日,“兩會”勝利閉幕,後期,政策將圍繞“兩會”議案予以落實,“十二五”元年的工作將正式展開。
  仇天鏑對記者&&,日本地震後,投資者不應忽視國內政策面的變化,而這才是影響A股運行的重要因素。
  海通證券分析師吳一萍預計本週初市場對日本地震消息的反應會相對強烈一些,到下半周之後,市場仍然會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兩會”後續政策以及對2月份宏觀數據的消化上來。
  銀河證券分析師秦曉斌指出,貨幣政策和産業政策的動向值得投資者關注。貨幣政策預期適度收緊仍有可能,大幅收緊的概率不大。對於産業政策,有關方面可能會較快推出戰略性新興産業、服務業、消費、區域振興等規劃,有利於增加市場熱點和投資機會。
  仇天鏑指出,目前正值“十二五”規劃開局契機,抓住消費升級、新興産業和區域規劃等結構性機會,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關注的重點,相關産業振興規劃的推出對行業的作用非常明顯,不管是短期或長期的投資機會都會比較突出。例如,保障房的建設和投入使用都將為建材、工程機械、家電等行業帶來顯著的拉動作用;民生問題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也蘊含豐富的機會。調整個稅,提高居民消費能力,這對商業、百貨超市等消費類概念股都形成利好,這些板塊存在長期的投資機會。
  對於後市,仇天鏑認為,從大盤整體運行趨勢看,目前市場仍然受到高通脹的壓力影響,不太可能走出牛市行情,但震蕩向上的短期波段行情還是可以期待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平安擬定向增發2.72億股H股 2011-03-15
光大銀行股東大會通過H股發行方案 2011-03-15
東京股市日經股指跌6.18% 2011-03-14
藝術品股票拿什麼回報投資者 2011-03-14
第二批藝術品股票上市全線漲停 2011-03-14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