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數量激增誘發基金經理人才荒
2011-03-10   作者: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今年以來,新基金髮行熱一浪高過一浪,這種近身肉搏式的迅猛發行雖然讓部分基金公司燃起了做大規模的希望,但後遺症也相當明顯:除了不少新基金是“賠本賺吆喝”外,如何為不斷增加的新基金配置合適的基金經理,也成為困擾基金業的一大難題。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許多新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由老基金經理兼任,這使得基金業內一個基金經理管理多只基金的現象愈發突出。

    “質”與“量”的兩難

  為了在愈演愈烈的新基金髮行戰中取得優勢,今年以來不少基金公司雄心勃勃地提出了數倍於往年的新基金髮行計劃。但新基金的數量增加了,其未來的質量卻頗令業內人士擔憂。
  “每只新基金至少要配一個基金經理,但現在許多公司本來基金經理數量就有限,不少基金經理還要同時打理幾隻基金,很難給每只新基金都配備成熟的基金經理。因此,有些新基金只能退而求其次,降低對基金經理的要求。”某分析師&&。
  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基金經理需求,基金公司一般採用現任基金經理兼任、外聘基金經理以及提拔基金經理助理或研究員等方法應對。這三種方法中,現任基金經理兼任是較為常見的做法,但由於當前基金經理“一拖多”(一人兼任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現象已經相當普遍,此舉只會進一步增加基金經理的工作量。而外聘基金經理則受困於整個行業面臨的人才匱乏現狀,往往“遠水解不了近渴”。至於內部提拔,雖然“知根知底”且有益於對研究團隊的激勵,但也存在着研究員們因紙上談兵過多、操作經驗不足而必須經歷磨合期的問題,這可能會對新基金的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以前,基金公司每年大約發行1-2隻新基金時,這三種方法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的質量,但隨着新基金髮行數量的激增,這些傳統的方法已經難以令新基金“保質保量”。

  或可借鑒海外經驗

  基金經理人才的匱乏,令基金公司企圖通過新基金髮行潮來擴充規模的願望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此,某基金公司總經理認為,當前新基金髮行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在基金經理配置上不妨借鑒海外市場的經驗,將相同風格的基金歸口於同一基金經理管理,這樣或可以解決新基金不斷增加導致基金經理不足的問題。
  “目前新基金的創新,很多並沒有跳出同質化的圈子,一個基金公司旗下的偏股型基金、固定收益類基金中,都存在風格接近的産品,這些産品完全可以交給一個基金經理來打理,這不僅可以保證同類産品在操作上的一致性,也可以節省不少人力成本。”該總經理説,“不過,這種辦法也有一個缺陷:投資者會問,既然是一樣風格的産品,為什麼還要再發一個呢?”
  事實上,目前罕有基金公司採用這種方法來配置基金經理。而在“一拖多”的背景下,一個基金經理管理幾個不同風格産品的現象比比皆是,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産品業績出現較大差異的現象也屢見不鮮。而新基金髮行激增誘發的基金經理“人才荒”,或許會倒逼基金業改變目前的這種配置格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美對衝基金經理:原油5年內或上200美元 2011-03-09
基金經理成為新偶像 2011-03-03
基金經理的崛起 2011-02-16
基金經理薪酬當與業績挂鉤 2011-02-14
基金經理透支生命賺高薪 2011-02-09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