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2月份,九成以上的私募和公募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然而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月份,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3.96%,公募偏股型基金為5.50%,且從近3、近6、近12個月以及近2年的收益比較來看,私募在各個階段的業績表現均弱於公募偏股型基金。這與自去年以來的整個私募行業的紅火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根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對可統計的529隻私募基金及368隻公募偏股型基金在2月份的收益率分佈情況進行的統計,從絕對收益來看,九成以上的公、私募基金近一月取得正收益,其中正收益的公募偏股型基金佔比為99.46%,私募基金佔比為93.95%;從相對收益率來看,公募中有48.10%的基金跑贏指數,而戰勝市場的私募僅佔28.92%。 隨着私募擴張勢頭加劇以及行業和公司的成長,私募基金的人才也開始出現了一定的流動性。春節前後,各傢俬募年終考評陸續結束,多數公司連續兩年盈利,私募基金經理的流動增加。近一年先後有基金經理流動的私募如:梁文濤離開涌金、喬斌離開朱雀、唐雪來離開新價值、劉鷹離開闔贏、鄧繼軍離開金中和等。據悉,剛加盟從容不久的魏延軍也將在近期離職。 此外,銀行在2月份也加大了對私募理財市場的介入。2月份,國有四大銀行工、農、中、建推出了陽光私募公司“白名單”,計劃未來由總行統籌進行陽光私募産品的發行合作。據悉,星石、朱雀、尚雅、從容等歷史業績較長、資産管理規模較大的私募榜上有名。另有消息稱,外資銀行近期也開始介入陽光私募理財市場。東亞銀行發行了一款人民幣信託投資産品,並以該理財産品所募集資金受讓由受中海信託成立的“聚發(5)-浦江之星31號-混沌一號集合信託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