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單日大幅調整後,指數開始重歸平靜。然而,平靜的市場背後隱含着一股力量,中短期內出現的方向變化可能是趨勢性的,這一點值得我們關注。
整體上看,短期的指數運行趨勢是積極向上的,但要謹防情緒化波動。從均線系統上看,目前上證指數已持續站穩於重要中長期均線之上,其中,30日、72日、120日以及250日均線開始匯聚於2800-2840點區間。中長期均線出現這種匯聚,在歷史走勢上並不經常出現,一旦形成,後市發展通常都是一輪中大級別以上的行情(包括下跌)。與此同時,重要技術指標指示,無論是日線、周線甚至月線周期上,均出現了臨界信號。實際上,2010年4月前後的一輪“破位”並持續下行至2319點,就是在中長期均線系統出現匯聚時所形成的。近期的區域震蕩,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小型頭肩底形態的右頸整理,近期如選擇放量突破頸線位置2940點,攻擊目標就會指向3200點左右。換言之,中短期內的向上或向下變盤,將直接影響中長期趨勢,值得高度重視。影響指數的當然是權重藍籌股群體,目前銀行、地産等權重群體,在公認的低估值位置上持續運行了近半年時間,市場可能難於接受繼續更長時間的停滯
從基本面上尋找影響市場趨勢或熱點演變的因素。一個是外部的,主要是中東、北非等局部區域的動蕩,給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帶來負面影響。悲觀者認為可能引發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確實,目前這種外部因素存在較大變數。不過,歐美經濟整體上保持的復蘇趨勢應該是主流趨勢。至於國內方面,則相對樂觀許多,十二五規劃陸續公布,加上即將召開的“兩會”,都非常容易吸引市場焦點轉向中長期成長預期。歷史實證證明,如果以五年為一個周期,把握一個時代投資主題,將獲取超額收益。不過,時代主題投資去年就開始了,圍繞七大新興戰略産業推動了一批品種都創了歷史新高。在這種背景下,時代投資主題可能需要更新的主題,特別是估值應更具優勢。
從目前信息看,“兩會”期間可能取得共識的熱點,首先是裝備製造、農業包括水利建設等。其中,比較突出投資主題就是工程機械。近日三一重工、山東重工、徐工集團、中聯重科、廣西柳工集團等均提出“千億集團”(銷售收入)的發展目標。從關聯上市公司的總市值角度看,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徐工機械、柳工、山推股份分別為1175億、700億、570億、315億、157億,市值梯隊明顯,加上估值合理(目前工程機械2010
年和2011
年的平均市盈率為21倍和16倍),在龍頭品種估值不斷提升下,二三線企業特別是相應基礎件包括零配、部件企業,容易形成良好的比價關係。海洋工程、智能電網等類似,相關品種如中集集團、海油工程、振華重工、中國西電、東方電氣等值得關注。
其次是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所帶來的消費品板塊熱點。其中,估值比較優勢突出的是白色家電板塊,格力電器、美的電器、青島海爾已成為三駕馬車,其總市值為400-600億元,估值水平又處於歷史估值下限,同樣具備成為千億市值的競爭力。近期正處於創2007年以來歷史新高的位置,技術層面上呈反轉格局。
最後是資本市場的大發展帶來的熱點,未來數年將迎來雙向擴容。近期比較熱門消息是新三板(創新板)、國際板等,到“十二五”末期,創業板上市公司要爭取突破1000家,同時,進一步放開資金入市比例,包括保險資金入市比例及加快境外機構入市步伐等。雙向擴容將給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類公司帶來發展機遇。短期內應該關注調整比較充分的證券類優勢企業。
跳出行業投資的視野來看,最有吸引力的無疑就是購並重組。事實上,過去20年的大牛股,基本上都來自於有效的整合購並,而且都是把握住時代主題的購並重組。恰好,當前正面臨最佳的購並重組市場環境。從央企到地方國企,都從産業政策上推進購並整合。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公告,企業在資産重組過程中轉讓實物資産及相關債權等的,可免徵增值稅,這將非常有利於借殼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