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向個人開放已無懸念
新三板制度框架已確定;對於“兩會前後推出”的猜測,監管層回應:沒有明確時間表
2011-02-24   作者:記者 方家喜/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日前,《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接近證監會的權威人士獲悉,有關監管方面已經確定了新三板的制度框架,三板市場將對個人投資者開放,將以註冊制取代現行的備案制,引入做市商制度。由於新三板推出的許多前期工作需要進行,所以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推出時間表。
  最近,國家科技部門和證券監管部門正在就三板擴大試點進行論證。據透露,三板擴大試點工作正在加速啟動,試點範圍將分批擴大到全國56個高新技術園區及蘇州工業園區,首批可能納入15家園區。
  而與三板擴大試點並行的是新三板制度框架的設計工作。據了解,證監會多層次資本市場領導小組在前一階段調研的基礎上,召開論證會,積極擬訂場外市場框架。權威人士透露,“目前,監管部門原則上形成了新三板的初步方案,並將繼續提交證監會主席辦公會討論。制度框架體現在三方面,三板市場對個人開放,註冊制取代現行的備案制,引入做市商制度。” 
  另外,對於市場上關於新三板將於今年“兩會”後推出的預期,權威人士&&,目前監管部門對新三板的推出沒有明確的時間表,“許多準備工作要做,難以近期推出。”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新三板制度框架的第一條主線是,對個人投資者開放。重啟個人投資大門後,新三板市場將對個人投資者實施適當性管理,在標準上,可能會借鑒創業板、股指期貨的合格投資者標準,參照“股齡不低於2年,資金不少於50萬元”擬定。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對是否應將投資者門檻定的這麼高仍然存在爭議,以上這一標準的相關細則還可能有所變動。
  目前的“新三板”市場格局是在2009年7月《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報價轉讓試點辦法》正式實施後形成的。為了確保創業板成功推出,防止三板市場可能出現過度投機的氣氛,以往規定只允許機構投資者參與,除了原已在代辦系統持有股份的投資者可以繼續買賣所持品種之外,不允許新的個人投資者加入。
  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多次與券商、基金等機構進行溝通和討論。目前,管理層和市場各方已經取得共識,三板市場將向合格的個人投資者開閘放行已無疑議。業內人士認為,在新三板總體框架&&後,對市場的風險控制也應有具體細則。
  制度框架中的第二條主線是,未來新三板發行擬採取“註冊制”,其操作將沿襲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系統所實施的備案制做法,即由地方政府對擬掛牌企業進行資格審查,由主辦券商進行盡職調查和推薦,中國證券業協會實施自律性管理,經由證監會有關部門備案後即可發行,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之後到實施IPO期間,將由主辦券商實施終身保薦。
  據了解,目前新三板採用的是備案制做法,即由主辦券商進行盡職調查和推薦,中國證券業協會仍然實施自律性管理。註冊制與此不同的是,原來在中國證券業協會進行備案的程序,將交由證監會有關部門,備案後即可發行融資。
  制度框架中的第三條主線是,在交易方式上引入做市商制度,即獲得做市資格的主辦券商將向市場提供雙向報價,投資者根據報價選擇是否與做市商成交,投資者委託不直接配對成交,報價最小單位也將被拆分為1000股/手。   
  據申銀萬國證券公司統計,在三板市場上有97%的交易是買入之後再也沒有賣出。為改變交易清淡的狀況,不少券商人士呼籲在三板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這也是本次配套改革中最引人關注的內容之一。
  “制度框架確認做市商制度是必要的,國外許多場外交易市場都採用做市商制度,總體效果良好。”中國證券業協會有關人士&&,做市商的優點是能夠保證三板市場的流動性,即投資者隨時都可以按照做市商的報價買入、賣出證券,不會出現買賣雙方不均衡(如只有買方或賣方)而無法交易。業內人士認為,是否採用做市商制度將成為決定新三板市場成敗的關鍵因素。中國證券業協會在有關研究報告中指出,做市商制度的功能實際上就是融合了場外交易和場內交易的優點。因而,做市商制度是新三板市場最合適的交易方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新三板擴容進入倒計時 2011-02-21
皮海洲:新三板不是散戶的天堂 2011-02-21
曹中銘:新三板 市場又一造富基地 2011-02-21
新三板市場每年是否可以掛牌1000家公司 2011-02-21
新三板迎散戶 中小板創業板承壓 2010-12-27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十二五”開好局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思想]通脹是資産價格泡沫的殺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