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當你覺得心情大好時,如果開一瓶來自德國産區的冰酒,與二三好友聊天敘談,這應該是一件愜意的事。如果這份好心情與理財相伴隨,那麼,在意外之餘,可能還有一定收穫。比如,業內傳説某位江浙籍民營企業家為了應酬而買了幾箱拉非葡萄酒,結果,過了一些時間之後,他再度光顧酒莊時,原先購進的葡萄酒早已經價格騰貴。於是,這位企業家懊惱當時沒有多收藏幾箱拉非。其實,在歐美市場上,葡萄酒不僅屬於小眾消費品,比如,類似茅&這樣的白酒並不是普通大眾經常消費得起的,而且,因為富含變化和文化談資,使得葡萄酒和普通飲料一樣被大眾所認識。
事實上,與國人善飲白酒不同,近一段時間以來,來自歐美的葡萄酒文化悄然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在不同場合,一瓶年份不錯的葡萄酒,可以為娛樂生活增添幾份樂趣,也能拉近親人和朋友之間的距離。尤其令人關注的是,隨着年份的拉長,那些有着特殊含義的葡萄酒更是身價百倍。比如,作為父母,在小孩生日那天開一瓶與孩子同齡的葡萄酒,在細細淺嘗之中,回味時間的飛逝和成長的煩惱,着實是百般滋味在心頭。由於葡萄酒價格與年份一般成正相關,因此,如果提前儲藏特定年份的葡萄酒,在未來逐步消費時,這些葡萄酒的價格可能與原先大不一樣。主人收穫的不僅是一份好心情,更是買了份類似於看漲的期貨合約。
如果對此道已經到了非常着迷的地步的話,那麼,國內已經引入來自海外的技術,為投資者和消費者提供橡木桶儲藏。一桶酒,一般可以提供300瓶上好年份的葡萄酒。既節約了購買者的儲藏空間,又使得葡萄酒像獲得銀行保險櫃那樣的精心保藏。
就地理分佈來説,葡萄酒的世界大致可以分為“新世界”和“舊世界”,就後者來説,大家可能對來自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等傳統歐洲地區的葡萄酒品牌並不陌生。令人驚訝的是,在葡萄酒的“舊世界”裏幾乎每個品牌都有一段異常豐富的歷史掌故。當你在淺嘗一杯特殊年份和特殊品牌的葡萄酒時,可能正在回味一段歷史和一位名人。隨着葡萄酒技術的進步,葡萄酒在美洲、澳洲、非洲大陸也開始了勃興。來自美國、智利、南非等非歐洲産地的葡萄酒正在擠壓“舊世界”的空間,且價格也十分看好。
對於那些過於古老年份的酒來説,這些“古董”級別的葡萄酒可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無法飲用。因此,對於普通人群來説,根據一些葡萄酒實用手冊,“按圖索酒”,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各種需求。這裡特別要提醒一點,不同年份和不同産地的葡萄酒的收藏價值懸殊。比如,在2000年~2010年這十個年份中,2000年、2005年份和2006年份較好。當然,不同地區的葡萄酒的好年份都是不同的。
此外,必要的葡萄酒器具知識還是需要的,這可以令精心保藏的葡萄酒更有魅力,也令“開瓶”充滿樂趣。其實,對於財力有限的中小投資者來説,價格並不昂貴的葡萄酒消費,既有文化,又能體現時間的價值。在農作物價格今非昔比的條件約束下,擁有幾瓶或者一櫃佳釀,保持對文化的一份尊重和景仰,這種平靜中的“另類投資”,顯得十分別致。從全球範圍看,如果把貨幣發行大潮視為“洪水猛獸”的話,人們自然會尋找一艘“諾亞方舟”。相傳,當諾亞將方舟停靠亞美尼亞阿拉拉特山後下山,並在山腳下的阿拉克斯河谷定居下來,之後在山谷中種下第一批葡萄樹,並最終釀出美酒。而就投資角度看,最難複製的不是其他,而是時間,這正是葡萄酒文化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