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經過“耍酒瘋”似的連番提價,一躍跨入國內奢侈品行列。伴隨着越漲越高的價格,茅&酒貨源緊缺的情況並未緩解,國內終端銷售商幾乎眾口一詞:“缺貨”。那麼茅&酒都去哪兒了呢?
價格飆升 “限價”成空文
從去年初開始,茅&酒經過輪番漲價,終端銷售價站上奢侈品的價格高位。今年元旦,茅&又對旗下産品的出廠價進行了幅度最大的一次調價,整體上漲20%,同時將對經銷商的限價提高到959元。
本月上旬,記者在走訪茅&酒終端銷售時發現,王府井百貨53度飛天茅&酒標價為1480元,貨源充足;世紀華聯超市通州區西門店該産品標價為1380元。對於茅&的“限價令”,世紀華聯超市銷售人員&&,超市拿貨價都超過千元,不可能按959元的價格賠本出售。
幾天之後,茅&便在北京媒體上刊登整版的限價公告,不但公布了各種茅&酒的最高限價,還把商場和超市的最高零售價格也標了出來,同時還公布了經銷商電話、價格舉報電話,以示其限價決心。
隨後,記者再次走訪賣場時發現,53度飛天茅&酒價格均已調整為959元,但多數商超均&&斷貨。世紀華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前兩天開始,飛天産品缺貨,也不清楚什麼時候才能有貨。”原本貨源充足的王府井百貨工作人員也&&,貨源緊缺,廠家已經不給供貨。家樂福超市有貨源,但是每位消費者僅限購兩瓶。
可見,茅&酒價格雖然回落了,但是諸多銷售終端均無貨源供應。消費者根本無法以限定價格購到茅&酒産品。
集體缺貨 産品都在誰的手裏
茅&酒都去哪兒了呢?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琦向記者&&,不排除因茅&&力度限價使經銷商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造成經銷商囤貨不賣的情況。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也&&,隨着年底消費旺季的到來,茅&等高檔白酒的需求市場逐漸增大,價格也逐漸上漲,這就促使不少經銷商提前囤貨。經銷商的囤酒行為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缺貨現象的出現。
此外,有媒體此前報道稱,茅&集團某中層透露,茅&每年有60%的酒按照大流通的渠道,通過各級經銷商流入市場,另外40%則為專門渠道供給,採用單位申請,領導批條的形式進行銷售。但是很多批條卻通過層層轉手又進入了大流通當中。
對於茅&酒的流向和缺貨的原因,記者近日多次致電茅&集團董秘辦、企劃部等多個部門,電話均無人接聽。
有評論認為,茅&酒將在今年達到4萬噸産能之後觸及成長“天花板”。貴州茅&董事長、茅&集團總經理袁仁國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予以否認。他&&,去年茅&酒的産量約為2.6萬噸,今年預計在3萬噸左右,每年的産量增長速度會在2000噸左右。“如果一切順利,2020年,茅&酒的産能將達到10萬噸。”
不過一個不得不承認的問題是,茅&酒的産量增速遠遠趕不上市場需求的突飛猛進。當消費者無法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到茅&酒時,只能從其他不受茅&限價約束的渠道以高價購買,甚至出現向國外市場採購茅&酒的情況,同時,也就引發了經銷商“回購”出口茅&酒轉為內銷的情況。
內外差價 催生出口産品“回流”
日前,有香港媒體稱,由於美國南加州某地區華人超市銷售的茅&酒價格遠低於國內,出現了茅&酒被瘋狂搶購的情況,並導致多家華人超市茅&酒被搶空。當地超市中普通53度茅&酒的價格普遍為70多美元,合人民幣約460元,還不到國內價格的一半。而搶購茅&酒的人包括赴美游客和商務人士,以及返鄉探親的華僑。當然,也少不了部分酒品經銷商希望借機囤貨海撈一把,他們從海外批量回購價格相對較低的茅&酒,然後在國內進行銷售,賺取高額的差價。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紐約華人聚居區法拉盛,500毫升裝的同度數茅&酒價格約合人民幣670元。此外,有網友透露,在越南西貢的洲際酒店500毫升裝茅&酒,售價只要5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僅300多元。而日本的大阪機場,500毫升裝茅&酒售價為8200日元,約合人民幣650元。如此算來,從國外到國內的一次轉手,經銷商即可從中攫取50%的利潤。
相對於國內的高價及缺貨現象,茅&酒在國外市場倒顯得量價“和諧”。王琦向記者&&,茅&酒的海外銷售價格很低,利潤空間非常小,這完全是出於宣傳民族品牌,擴大其海外知名度,使國內品牌發展成為世界品牌方面的考慮。國內某著名營銷專家也向記者&&,由於國內外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不同,茅&酒的海外銷量及需求量都不大,整體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不具備推動價格上漲的主要誘因。此外,茅&酒的出口流通環節很少,不像國內從廠家到消費者手裏,要經過四到五級經銷環節,利潤層層加碼,使得茅&酒的終端零售價居高不下。
實際上,因為國外茅&酒價格一直低於國內,所以經銷商把出口到國外的茅&酒低價購回國內高價銷售的行為早就存在。只是近期國內茅&酒價格的高漲,使得越來越多的經銷商為了追求高額利潤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