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處A股有史以來最密集的新股破發潮。
不僅是創紀錄的一日上市5隻新股全部破發。1月以來,深滬兩市上市21隻新股,9隻新股上市首日便破發。隨着市場震蕩,19日收盤已經有14隻跌破發行價,破發率達66%,這一比例亦為A股市場罕見。 [
詳細
]
破發潮成新年新風景 打新股成套牢代名詞
2011年以來新股尤其是創業板和中小板新股的屢次首日破發,已經成為A股市場一道特殊的風景線。業內人士認為,新股持續的首日破發或意味着大盤將步入階段性底部區域,同時也將倒逼發行人和詢價機構更為謹慎的定價,投資者的打新熱情也將暫歇。
5隻上市新股全部破發 打新包賺時代一去不返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已經是近日市場常見現象,但同一天上市的5隻新股全部破發則成為18日市場的一大奇景。風範股份、司爾特、新都化工、亞太科技、鴻路鋼構5隻上市新股18日全部破發。除鴻路鋼構上午9點56分瞬間觸及41元的發行價之外,其餘4隻新股全天成交價全部趴在發行價下方。
以“三高”(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超募比例)發行的新股,泡沫暫時破裂,這也引發投資者對新股的反思。在新股價格卻屢創新高的背後,誰是助漲新股三高的“壞孩子”?
在“三高”的過程中,保薦人的包裝功夫“功不可沒”。分析人士稱,從實際操作過程,和最終定價的結果可見,詢價機構的報價範圍往往離不開IPO主承銷商所出具的研究報告。從網下詢價結果來看,新股叫價最高的還是以基金公司居多。[
詳細
]
5隻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新股頻破發 市場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