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翻至2011年,銀信理財並未絕跡銀行理財市場,仍然以高回報率的形象示人,同時,未來多元化的發展方向也為銀信理財産品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現狀:銀信産品高收益領跑
自2010年6月起,在銀監會的幾輪通知下,銀信産品發行的腳步逐漸放緩,但收益依然領跑各類理財産品。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1年第一週,到期的249款理財産品中,光大銀行的4款銀信合作産品收益均進入理財産品收益前十名,其中,陽光理財T計劃財富客戶2009年第12期産品以6%的年化收益位居榜首。
2010年國內57家信託公司共發行信託産品2422款,發行規模累計達到2680.89億元,平均預期收益率達7.76%。而2010年到期的22000餘款理財産品中,僅有6900款産品收益超過了3.3%,佔比僅三成,與信託産品的平均收益相差甚遠。銀信産品高收益的優勢比較明顯,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分析師陳朋真告訴記者,去年銀信産品的叫停在一定程度上無形中拉低了全年理財産品的平均收益。
去年7月銀監會口頭叫停“銀信合作”,8月初正式下文規範銀信合作業務,雖然新規“重啟”了銀信合作,但要求融資類業務佔銀信合作比例不得高於30%,曾經佔理財産品六成的信貸類理財産品逐漸淡出了各銀行的發行渠道,普益財富數據顯示,去年9月1日至2011年1月12日,僅有光大銀行、深發展、北部灣銀行和廣發4家銀行繼續發行銀信合作類理財産品,其中發行銀信合作産品最多的為光大銀行,共發行249款,深發展、廣發銀行和北部灣銀行分別發行了1款。在參與合作的信託公司中,以中海信託發行的産品最多,為127款。
未來:銀信合作緊盯政策導向行業
2010年11月份,銀監會一紙《信託公司房地産信託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使房地産信託業務隨即亮起了黃燈,雖然銀監會並沒明令叫停房地産信託業務,但目前已有幾家前期房地産信託業務發展迅猛的信託公司暫停了此項業務。
“即便如此,今年在信貸繼續持續緊縮的政策背景下,信託仍將在融資類業務方面扮演銀行貸款補充的重要角色。”聯華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信託業務總部高級信託經理周林告訴記者,2011年,銀行對於推薦住宅類房地産信託産品會延續2010年11月以來的謹慎態度,但在合作方面會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中國信託法律網首席信託培訓師王巍也持有相似的觀點,他認為,信託産品在監管限制、自身發展需求等方面會迅速多元化,其主要的特點將會是對政策傾斜的産業進行産品設計投資。
曾經並不受重視的小型業務將走向&前,如面對信貸機構、消費貸款、環保低碳、基礎建設等方向的銀信産品會逐漸增多。另一方面,信託公司與銀行的合作形式更為深入,周林告訴記者,信託公司將針對私人銀行客戶,度身提供符合其高端理財要求的高風險高收益産品,如股權投資類信託項目、類REITS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類基金中長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等。
在銀信全方位合作的過程中,信託公司承擔的風險也將逐漸立體化。曾經的銀信合作,由於産品設計、銷售等都由銀行來把握,信託公司僅需承擔系統化風險。陳朋真指出,在新的監管環境下,銀信合作業務將明確相關主體的風險承擔比例、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責任等事項。信託公司在擺脫“銀行主導的資金騰挪通道”運行模式的同時,也需要承擔包括政策、信貸、法律、匯率等方面的風險。
反思:壯士斷臂or艱難轉身
銀信合作的斷臂止痛還未退去,房産信託的巨震隨之而來,“原來,信託公司的業務主要依靠房地産信託、銀信合作、證券産品三大類,逐漸從緊的政策規定將大多數信託公司拉回到同一起跑線。”王巍告訴記者,今年對於信託公司來説是陣痛的一年,是重新賽跑的過程。
2007年,信託行業經過第六次整頓,解決了違規經營、支付危機問題,自此之後,行業收入與利潤雙雙進入百億時代,據信託協會數據統計,2010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09.42億元。
2010年之前,信託公司是以業務前端為主的單極體制,
2011年,信託公司開始着力關注業務前端、風險控制、銷售團隊建設三個方向的建設,以及協同作戰的能力。王巍指出,體系逐漸發展趨於成熟的信託企業,目前正逐漸向體制完善的方向轉變,需要艱難轉身的時刻即將到來。
信託行業未來發展方向將是走財富管理和高端理財的路線,安信證券首席行業分析師楊建海告訴記者,目前監管機構給信託計劃投資者的範圍基本為可投資資産在300萬以上的高端客戶,而且信託公司投資機制靈活,與高端客戶的要求十分契合。
住宅類信託或轉向商業物業
2010年11月中旬,銀監會下發了《信託公司房地産信託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要求立即對房地産信託業務進行合規性風險自查,在短短幾個月內,信託行業遭遇多次通知,投資者與金融行業談房地産信託“色變”,房地産信託業務面臨突然轉折。
就如銀行不可能停止對房地産領域放貸一樣,房地産信託業務不可能就此停止,聯華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信託業務總部高級信託經理周林認為,監管部門此舉目的主要在於強調控制房地産信託業務的風險控制,警示房地産市場調控風險。
對於2011年房地産信託業務的發展,周林認為,房地産信託業務逐步從住宅類信託轉為商業物業、保障性住房類信託的可能性較大,由於商業物業受國家房地産宏觀調控政策影響不大,並且由於住宅類地産的爆炒,商業物業的價值與住宅地産相比已存在明顯價格倒挂,未來投資空間較大。
保障性住房為國家政策鼓勵投資的方向,也是今後房地産行業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雖為保障性住房項目,銀行也很感興趣。
若基於風險控制的因素,未來房産信託資金也存在流入優質上市公司、大型房地産企業集團或區域龍頭的可能性,隨着中小地産企業資金壓力的逐漸擴大,這種趨勢更為明顯。
在越發嚴厲的政策之下,信託企業也可能選擇融資類信託與股權投資信託的中間道路,發揮信託機制的優勢。在房地産融資業務中,信託相對於銀行來講並不佔優勢,此時,選擇銀行業務鞭長莫及的範圍比較理想,但如想發揮信託投資理財的多樣化機制,信託融資的瓶頸依然能夠開啟。
如,可考慮推出股權投資與債券融資結合的信託産品,以債券為主保證安全性,以股權投資作為靈活性與高收益回報的補充。此種模型在信託業務領域的廣泛應用,即填補了信託相比銀行的競爭劣勢,周林強調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