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人們很早就知道小小螞蟻具有害蟲防控功能,但如何利用這種功能並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並非易事。日前,丹麥奧胡斯大學的“螞蟻牧場”實驗室在織葉蟻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並且即將在非洲的坦桑尼亞和貝寧開展全新的科研應用項目。
小螞蟻防治蟲害很給力
據中國古代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前304年,織葉蟻就已經成為控制農業蟲害的天然利器。丹麥科學家從中得到靈感,研究利用螞蟻來幫農民在生産中防蟲治害。
奧胡斯大學的研究發現,果蠅是芒果樹和腰果樹上的主要蟲害。果蠅和其他害蟲在果實上産卵並最終導致果實腐爛。在非洲,由於這個原因而損失的果實達到産量的80%。
“為了殺死這些害蟲,農民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這些化學藥劑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會污染果實本身。這些污染的果實對食用者有很大危害。”負責該研究項目的尼爾森副教授在奧胡斯大學的“螞蟻牧場”實驗室裏接受採訪時説。
尼爾森認為織葉蟻可以為解決這一問題發揮關鍵作用。他説:“織葉蟻會在果蠅産卵時襲擊果蠅,這會導致果蠅産卵失敗,果蠅本身也可能同時被織葉蟻吃掉。”農民無需化學藥品就可以殺滅害蟲。這樣就取得了一舉三得的效果:農民不但節省了購買化學藥品的費用,而且殺死了害蟲,同時還可以獲得無污染有機水果的豐收。
據尼爾森透露,丹麥國際開發署剛剛劃撥了130萬歐元的款項用於該項目的研究,開發其在坦桑尼亞和貝寧小規模農場的商業應用。從今年1月份開始,研究人員會在從事高端的蟲害控制研究的同時,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以使他們掌握織葉蟻的養殖和利用方法。
他強調,為了避免對周圍環境和生態的不良影響,研究者們選擇在農場裏直接投放飼養的蟻群,而不是從野外採集蟻群放到農場裏,同時採取措施防止人工飼養的蟻群跑到農場外面去繁殖。相關研究目前進展順利。
織葉蟻吃起來有點甜
在對織葉蟻蟲害防治功能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件副産品,那就是織葉蟻的食用價值。蟻王和幼蟲吃起來都有一種柔和淡甜的味道,而且飽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等各種養分。其實,在泰國和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織葉蟻早就成為一道傳統美食。
約阿希姆是丹麥國家環境研究院的資深科學家,他已經研究泰國織葉蟻的農用和食用價值多年。他認為織葉蟻可以吃掉田間的害蟲,同時其多餘的幼蟲還可以成為人類的佳肴。
在非洲、亞洲和澳大利亞都有織葉蟻的存在。而恰恰在這些地區的某些地方也存在着大量飢餓和營養不良的人群。織葉蟻的存在為那裏的飢餓問題提供了一個解決的好辦法。
織葉蟻的農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固然誘人,但是飼養和應用織葉蟻並非易事。
織葉蟻可以用葉子織成能達到1公頃大小的巢,在這樣大的巢裏容納大概幾百萬隻織葉蟻。它們的超強攻擊性使得人們很難從野外獲得活的樣本。但在2010年初,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發現了安全有效取得並養殖織葉蟻的辦法。研究人員希望農民們能以優惠價格整批購買這些織葉蟻,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後,農民也能從養殖中獲取另一份收入。
不過,還有個小問題,在農場裏養殖織葉蟻後,農民怎樣才能在收穫芒果和腰果時不被織葉蟻咬傷呢?尼爾森回答:“它們很怕水,如果你用水灑在樹上,他們會在20分鐘內自動返回自己的巢穴中,這樣你就可以放心採摘果實了。”
養螞蟻猶如淘沙金
尼爾森很清楚,非洲的農民們不會輕易地接受這個項目,除非他們確信在保證溫飽的同時,可以找到環保無污染有機水果的穩定市場,並賣出好價錢。歐美發達國家恰恰在這方面有着潛在的巨大需求,這些國家對有機水果的需求每年都在持續穩定增長。為此,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求助於奧胡斯商學院,期望他們能幫忙發現相關市場的商機所在。
“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在於,為非洲農民創造更好和更穩定的收入來源。”奧胡斯商學院的特根森解釋説。
特根森和他的同事目前正在研究進口這些有機食品到歐洲所面臨的困難,其中包括歐盟內部針對有機食品的相關標準。
特根森&&,歐洲有巨大的有機農産品市場。舉例來説,僅丹麥一個國家就佔有整個有機農産品市場份額的7%,而德國則在市場總量上佔據第一位。北美也存在有機農産品的巨大消費市場。
特根森説,如果想要在歐洲推廣這些農産品,還必須使非洲農民的産品契合歐洲零售商的具體要求。有些零售商可能需要完整的、包裝好的有機水果,例如未加工的芒果或者淺加工的腰果,而另外一些零售商則可能需要一些經過加工後能直接用於蛋糕、能量棒和冰淇淋的有機農産品。農業生産者應該針對這些標準和需求,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發展生態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