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債券市場醞釀成形
政策框架明確交易主體和交易品種可橫跨兩個市場,統一“後&服務”
2011-01-07   作者:記者 方家喜/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我國資本市場中交易額最大的債券市場面臨巨大制度性變革。《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有關權威部門了解到,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和論證,有關部委就解決一直困擾國內債券市場的分隔問題達成原則性政策框架,為建立全國統一債券市場奠定了基礎。
  據透露,此框架旨在促進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債市的聯通,推動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可橫跨兩個市場,並建立統一的後&服務平台,最終形成全國集中統一的債券市場體系。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央行、發改委、證監會、銀監會等部門在近期的調研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交易所債市和銀行間債市是分割的,一是發行監管不統一;二是交易平台分立;三是後&服務分離。這在制度上制約了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的效率和規模。”
  權威人士告訴記者,有關部委達成的債券統一大市場框架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各類機構可自由在兩個市場交易,二是交易品種可自主選擇在兩個交易所掛牌,三是統一登記、結算等後&服務。
  這份調研報告認為,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很不發達,是一個短板,企業融資對股權融資過度依賴。美國市場2009年公司債券融資是同期股票融資的8.6倍,而我國發行的企業債和公司債僅相當於同期股票融資的1.3倍。
  “為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進一步發展,有關部委從去年開始加緊了相關工作。經過前期的調研和討論,部委在債市統一的有關方面已達成原則性共識。”北京一位權威人士&&,幾方面努力的方向是建立一個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跨市場進行交易,建立市場間方便快捷的轉換系統,即投資者想進入哪個市場就進入哪個市場,投資品種在兩個市場可以共享,後&支持系統也可供選擇。
  權威人士指出,要實現兩個債券市場的統一,首先要實現交易主體的統一,即允許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各類機構自由&&兩個市場,參與交易。
  去年10月,證監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上市商業銀行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上市商業銀行正式獲准進入交易所債市。權威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在投資主體上,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者主要為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投資者主要是基金公司、券商及中小投資者。一旦建成統一大市場,各類投資者將在衡量市場風險和收益的前提下,自主選擇進入的市場。
  其次,要實現交易品種的統一,允許相互掛牌。目前,國內債券市場在流通品種上,短融、中票、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公司債在滬深交易所交易;企業債可以選擇在其中的一個市場交易,國債可跨市場交易。
  分析人士&&,現狀是有些債券可以同時在兩個市場掛牌,有些債券特別是企業債僅在交易所債市掛牌,也有些債只在銀行間債市掛牌。從根本上説,兩個市場主要是政策因素造成的人為割裂,要實現交易主體、交易品種的無縫對接,關鍵是政策安排,而不是技術障礙。
  “未來的政策框架中,將在一定時間段逐步實現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交易品種的統一,自主選擇掛牌的平台。”一位權威人士告訴記者。
  第三,實現債券市場後&服務的集中統一。據了解,1997年,交易所市場國債違規回購造成系統性風險,為防止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國務院要求商業銀行集體退出交易所債市。此後,債市分為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二者的交易、登記託管都被分割開,分別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負責辦理。
  中國銀行國際研究所有關專家告訴記者:“根據我們對美國和歐盟一些債券市場的考察,絕大多數都有統一集中的後&服務系統,如美國的債券託管結算體系就由全美託管清算公司(DTCC)負責。”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部門了解到,將來政策的結果是,統一債券市場框架中將確認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個市場都是前&,可以掛牌不同的交易品種,但後&的登記、託管及結算都是統一的,投資者用一個賬戶可以同時買賣兩個市場的債券。
  有關人士還告訴記者,雖然有關部委在以上三方面達成比較一致的意見,但債券市場的統一監管機構問題則沒有在框架中明確。
  據了解,美國對債券市場實施監管的主體是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證券交易委員會擁有制定規則、執行法律和裁決爭議三項權利,可以在權限範圍內對美國債券市場進行全方位監管。在統一監管下,債券品種的發行實行註冊制。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對於債券發行的未來政策取向,有關部委在相關《備忘錄》裏&&,目前我國對發債主體按照是否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是否為金融企業和非金融企業的劃分進行分頭監管,而一旦建立註冊制的債券發行制度,應打破原有界限,統一在一個部門進行註冊發行,並建議共同選擇合適的機構承擔各類債券註冊發行的管理工作。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世行首發人民幣債券蘊涵多重意義 2011-01-06
“點心債券”因升值預期受追捧 2011-01-06
尚福林:大力發展債券市場與OTC 2011-01-05
尚福林:債券市場滯後制約資本市場功能發揮 2010-12-21
歐洲央行官員反對發行統一債券 2010-12-13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積極財政之“積極”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滅鼠也要防鱷魚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