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際外匯市場可謂風起雲涌,歐債危機和美量化寬鬆政策輪番“登場”,各國政府或明或暗的干預匯市,一年下來,主要國際貨幣波動都不小。在如此風雲變幻的背景下,外幣理財市場也呈現出了鮮明的“因幣而異”的特點——有的幣種成了香餑餑,有的幣種則落了個失寵的下場。
發行量:美元産品仍是“老大”
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截至2010年12月20日,商業銀行發行了人民幣理財産品共8091款,市場佔比為81.51%,而外幣理財産品則發行1835款。
在1835款外幣理財産品中,美元理財産品發行844款,市場佔比為8.50%;澳元理財産品發行351款,市場佔比為3.54%;歐元理財産品發行234款,市場佔比為2.36%;港幣理財産品發行291款,市場佔比為2.93%;英鎊理財産品發行62款,市場佔比為0.62%;日元理財産品發行33款,市場佔比為0.33%;加元理財産品發行20款,市場佔比為0.20%。
“由於目前美元仍然是世界第一大流通貨幣,同時也是我國對外貿易中主要的結算貨幣,因此個人和企業持有的美元也相對其他幣種更多,美元理財産品也是外幣理財産品中發行量最大的品種。”普益財富研究員邱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收益率:澳元産品最值
據普益財富的數據,2010年,從澳元理財産品的預期年收益率來看,351款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3%,是所有幣種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率最高的。“這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的基礎利率處於較高水平(年末4.75%),澳元理財産品也成了今年投資者和研究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邱凱説。
與之相對的是,2010年歐元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僅234款,低於港幣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其中主要原因是愈演愈烈的歐元區債務危機使得歐元匯率隨時有下行的可能。
據普益財富的統計,按投資幣種劃分,人民幣産品平均到期收益率約為2.84%,美元産品約為2.36%,澳元産品約為3.355%,而歐元産品僅為1.5497%,只高於港幣産品1.2164%的平均到期收益率。
“相信具有高預期收益率的澳元理財産品2011年仍將是投資者熱捧的對象。由於歐債危機的深入發展,歐元匯率有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歐元理財産品可能進一步被投資者所放棄。”邱凱説。不過他同時&&,就目前掌握的數據和信息來看,明年外幣理財市場應會繼續延續本年的特點,但是外匯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如果歐債危機能得到順利解決,也不能排除明年歐元理財産品會重受青睞。
策略:選短期避風險
邱凱&&,2010年對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經濟事件同時也是最為引人注目的即為反復無常的歐元區債務危機和美聯儲為刺激經濟而推行的量化寬鬆政策。這兩大事件左右了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使整個市場在風險情緒和避險情緒之間徘徊。
邱凱同時強調,這兩種投資情緒也決定了各主要外匯幣種的走勢:歐債危機襲來,市場避險情緒濃重,導致投資者拋售歐元、澳元等風險貨幣,轉向美元、日元、瑞郎等避險貨幣;而隨着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歐債形勢沒有那麼危急之時,外匯市場的資金又會重新流向各風險貨幣以獲取高額回報。
由此,普益財富建議,在2011年,投資者在選擇産品投資時,應根據産品特點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産品。有些投資者會將人民幣兌換成澳元去購買收益相對較高的澳元理財産品,並在産品到期後重新兌換成人民幣,這些投資者在未來會面臨因人民幣兌澳元升值而産生的實際收益下降的風險。此外,對於保守型投資者來説,可選擇短期限産品投資,以規避利率和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