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國土面積僅有1.9平方公里世界最小的國家,居然有130多家餐館,其中八家是米其林餐廳。如果單以國土面積來説,摩納哥是米其林餐廳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摩納哥是米其林餐廳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一位香港的食客回憶自己的經歷:“一個穿着筆挺西裝的侍應,用訓練有素的語調、聲線和句子組織問我想喝些什麼,我答:水。‘我們有很多種口味,例如……你喜歡哪一種?’他沒有把水的牌子種類全部數出,但最後我知道總共有18種。”
  在這個國土面積僅有1.9平方公里世界最小的國家,居然有130多家餐館,其中八家是米其林餐廳。如果單以國土面積來説,我想摩納哥是米其林餐廳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摩納哥又一向宣揚它的美食自成一體,混合了法國南部,意大利和地中海的影響,後者的影響尤其明顯,比方説,你經常可以在摩納哥的盤子裏看到魚。在摩納哥的大多數餐廳,還遵循另外一個原則:那就是食材一定要最好。

    作為摩納哥唯一的捕魚家族,Mr.Lulou每日現場捕獲的魚有新鮮的保證。
    食材要最新鮮的魚
  早上8點左右,我們一直等待的Lulou號的主人駕船回來了。他慢慢地把船駛近摩納哥港口固定的位置,係好繩子,取出水龍頭,開始進行沖洗。Mr.Lulou是一個臉色紅潤、身材高大的中年人。上身穿着件紅色的T恤,身上圍着防水的黃色圍裙,腳上是一雙黑色的雨鞋。他家是摩納哥目前所剩的唯一以捕魚為生的家庭,家族中從事這份工作還有他的弟弟和兒子。
  Mr.LuLou早上四五點鐘出海,有時候還更早,一年四季從不間斷。當然,漁夫除了自身的技術外,還是要靠天氣吃飯,所以根據天氣的狀況,每日捕獲的數量或多或少。
  沖洗乾淨後,Mr.LuLou開始把船上的兩個泡沫箱子往岸上搬,打開箱子蓋兒,裏邊裝着不同種類的魚,但是數量不多,有種紅色、小小的、渾身像帶刺一樣的魚數量相對較多,據漁夫説,要是被這種魚咬上一口,是要進醫院的。
  作為摩納哥唯一的捕魚家族,Mr.Lulou每日現場捕獲的魚有新鮮的保證,而這些新鮮的魚的去處,可不是給自己家庭食用,要知道,他主要供給的可是蒙特卡洛巴黎大飯店的路易十五餐廳。
  把捕獲來的魚搬到車上,他開車出發,10分鐘後就直接到了路易十五餐廳的後廚,然後由專門的廚師進行挑選,餐廳不是什麼魚都要,把挑選出來的魚過秤,算好價錢,Mr.Lulou再把剩下的魚送往其他餐廳,或者直接進入市場。

    路易十五餐廳
    路易十五餐廳每日更新菜單
  當然,對於路易十五這樣一家人氣很爆的米其林餐廳來説,Mr.Lulou所提供的魚顯然不能滿足需求,不過這家餐廳卻有根據當日捕獲的魚更改菜單的傳統。
  除卻根據當日捕獲的地中海的魚來做菜外,這裡所做的蔬菜也大都是在距離摩納哥不遠的法國種植的。“時令”兩個字,對於米其林餐廳有很重要的影響。比方説一道外表看似簡單的“普羅旺斯田園蔬菜”,都是用當天早上從市場精選得來的新鮮蔬菜為材料,包括嫩蘿蔔、洋薊(也是地中海沿岸才有的菜)等。先用意大利Taggiasche橄欖油和上湯逐款略灼,然後混合,再加上橄欖油和黑醋烹調,上碟前再撒上少量海鹽即可。而所用的Taggiasche橄欖油是此菜的靈魂,材料的原味都經由它提升出來。
  難怪也有人説,摩納哥的美食是融合了法國和意大利美食的精髓。
  路易十五餐廳是由獲得米其林十幾顆星(據目前所查到的資料有18顆星了)的法國大廚阿蘭-杜卡斯(Alain 
Ducasse)擔當總廚,據説要提前半年預訂。有法國餐飲界教父之稱的阿蘭-杜卡斯,在全球擁有20多家餐館,是美食界的一個傳奇。
  餐廳最多能容納50人,不過,卻有一大班人圍着你轉,以一個七道菜的菜單為例,服侍你的有廚師、侍酒師、麵包師、牛油師,還有水師、起師(專門起菜的那位)和收師(專門收碟的那位),陣仗之大、服務之細微,難怪這裡是明星、名流、王公貴族比較偏愛的地方,再説了,普通人誰又消受得起?單單是價格,就已經讓人心驚肉跳了。

    路易十五餐廳的首席廚師弗蘭克-克魯提
    
一位香港的食客回憶自己的經歷:“一個穿着筆挺西裝的侍應,用訓練有素的語調、聲線和句子組織問我想喝些什麼,我答:水。‘我們有很多種口味,例如……你喜歡哪一種?’他沒有把水的牌子種類全部數出,但最後我知道總共有18種。至於餐酒,共有45萬支任客人挑選,其中最受歡迎的,要算是路易十五特製的Champagne 
Paul 
Drouet香檳酒。接下來還有20多款麵包要選;牛油較簡單,只有有鹽或無鹽兩種。”
  同時這位食客給出建議:在這吃飯,就點一個由廚師每日更新的套餐好了,這不但可以保證吃到最好的食物,還可以省點選菜的腦筋。
  不過,如今你很難在路易十五餐廳看到阿蘭-杜卡斯的身影,他除卻進行全球巡店外,大多的時候都是待在巴黎。
  目前路易十五餐廳的首席廚師是弗蘭克-克魯提(Franck 
Cerutti),他跟着阿蘭-杜卡斯工作多年,如往常一樣,他在中午的時分巡視廚房。時不時地對着某道菜説上兩句,有時也會親自動一下手。在廚房的一角,有一個小小的監控室,據説阿蘭-杜卡斯過來的時候就坐在那兒觀察不同房間的廚師工作。
  弗蘭克-克魯提出生於尼斯,曾經擁有一家很成功的餐館Don 
Camillo。廚房的廚師年齡都不大,大都在21-25歲之間,弗蘭克笑着説,要給年輕人機會。
  “如今,很難在路易十五之外的餐廳吃東西,也很難在路易十五之外的餐廳工作。”一則是他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出去吃。另外,他自己也承認,他對食物是太挑剔了,經常會帶着食物外出,有一次去巴黎講課,他身後居然裝着一盒尼斯的胡瓜,讓機場的人側目。“這當然不是用來教學的,一個好的廚師肯定是最善於利用當地的食材的。”弗蘭克笑着説。
  “回到家,我也喜歡做菜,午餐或晚餐是比較簡單的牛肉,法國利木讚高原的利木讚牛肉(Limousin),西斯特宏(Sisteron)的羊肉,據説這兒羊群都是吃藥草長大的。當然,我也比較喜歡吃Socca,這是尼斯的一種薄餅。”
  其實,路易十五餐廳並不是阿蘭-杜卡斯在摩納哥唯一的一家餐廳,他還有自己的秘密法寶,Bar 
& 
Boeuf。不過,餐廳開放的時間,從5月到9月,有兩樣東西做主打,一樣來自海裏,一樣來自陸地,分別是鱸魚和牛肉。頭盤深受傳統的地中海美食的影響,鱸魚在特殊的湯料裏熬製後冷卻然後加茄子和小胡瓜(又是小胡瓜,雖然這家不是他親自打理),這家餐館的露&能夠看到大片的花園和藍色的海面。

    巴黎大飯店的餐廳Le Grill
    廚神Jol Robuchon的餐廳
  巴黎大飯店的另外一家餐廳Le Grill,是由大廚Sylvain 
Etievant打理,這家屋頂餐廳也獲得過米其林一星,餐廳是開放式的,且可以看到地中海的景致。
  蒙特卡洛的另外一家酒店修道院酒店(Htel 
Hermitage)的Le Vistamar餐廳,也是當之無愧的米其林星級餐廳,主廚Jol 
Garault,所擅長的也是深受地中海影響的海鮮料理,餐廳所能看到的是摩納哥港口停泊的遊船。
  蒙特卡洛旗下還有顆閃亮的米其林星星,就是法國廚神的若埃爾盧布松(Jol 
Robuchon)餐廳,位於蒙特卡洛大都會酒店,這家餐廳提供用最好的地中海材料製作的現代美食,曾獲米其林26顆星的若埃爾盧布松的樸素原則是:別讓三種以上味道同時呈現在一個盤子裏。若埃爾也是開放式廚房的倡導者。
  餐廳由他的得意弟子Christophe 
Cussac打理,Christophe 
Cussac自己本身也曾擁有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對此有美好體驗的紀曉松這樣形容:“Cussac先生讓我看清美味不但是藝術,更是一種創意。我吃到一道充滿海洋味道的地中海沙丁魚前菜,看似簡單的鮮美沙丁魚刺身,配上了細味調校的沙丁魚滑慕斯、少許檸檬絲、少許黑魚子提味,少許香草橄欖油,讓地中海的海洋鮮味自然融合。加上充滿蘋果甜香的白酒,味道融合原來可以透過酒、食結合,像看到了一場地中海的食材婚宴。另一道烤雞翼四拼,以嶄新手法把食材的口味帶出來。由生至熟,以雞翼配菜肉小餃子,加上兩種不同口味原材料——鮮花與法國香芹。”

    馬塞爾-拉文是蒙特卡洛海濱酒店的主廚
    
盧布松還在摩納哥開設了他的第一家日本餐廳——Yoshi(不就是“好”的意思麼?),如今餐館的菜單由日籍廚師武雄山崎配製,菜品呈現代風格並以健康營養見長,“純正的日本料理”也很適合外國人(非日本人)的口味。武雄山崎在盧布松旗下工作了15年,當年曾供職於盧布松在日本開設的第一家餐廳——盧布松城堡餐館。Yoshi的就餐區域非常私密,總共可容納35人,外邊正對着日式的花園,餐館是由Jacques 
Messin設計,Messin經常和Club 
Med的頂尖設計師迪迪耶一起工作,他最擅長的就是室內和室外空間的過渡,即讓人和自然環境更和諧地在一起。
  對於食材的講究,不僅僅是路易十五餐廳一家。摩納哥的許多餐廳都有自己的菜園子,比方説在距離摩納哥幾十公里的法國,當然,也有的乾脆就在屋頂和花園自己種菜。馬塞爾-拉文就是其中之一。
  馬塞爾-拉文(Marcel 
Ravin)是蒙特卡洛海濱酒店(Monte-Carlo Bay 
Hotel&Resort)的主廚,我們到達的時候剛好碰上第五十屆電視節的明星自助晚宴晚上在酒店外的游泳池舉行,現場會有700多人,所以也只能提供給明星沙拉、小糕點或熏肉等。
  在他的廚房裏,你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蔬菜,比方説西紅柿就有很多種,而他在指揮700人的自助餐時,也顯得非常的嚴肅。
  馬塞爾來自於拉美的一個島上,17歲就從廚師學校畢業,來到法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阿爾薩斯的一個城堡酒店,25歲的時候,就成為Antille一家四星級酒店的大廚,30歲在法國的東部Nancy的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廳擔當廚房主管。後來他又在布魯塞爾擔當大廚,他的天賦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然後就是來到蒙特卡洛海濱酒店擔當行政總廚,在四個廚房中,Blue 
Bay又是最好的一個。
  從他工作的狀態來看,馬塞爾更像是一個哲學家,他對於烹飪有一種持久的熱情,他所使用的材料都是質量最好的,所以在選材上往往是精益求精,對於供應商,他更傾向於親自認識。受故鄉Antillean島的影響,他喜歡加少許的香料。這兒一點,那兒一點,“為了達到一種平衡,香料永遠不要取代選材中的任何一種。”
  馬塞爾-拉文喜歡給人帶來驚喜,比方説,他會做鵝肝棉花糖,看到這個你也不用大驚小怪,因為這只不過是用於裝飾而已。“當客人在蒙特卡洛海濱酒店的餐廳就餐時,我希望能夠找到真正適合他們的,客人一開始抱着好奇嘗試,但是最後都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