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首只針對中國書畫類藝術品實物投資的信託産品正式問世,引起業界廣泛關注。業內人士&&,藝術品投資已成為信託創新又一主戰場。不過,這種模式還處在嘗試階段,其收益與直接投資藝術品尚不可同日而語。
投資實物更貼近市場12月16日,中信信託發行的“中信文道 中國書畫投資基金”在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進場交易。據了解,該信託計劃是國內首只針對中國書畫類藝術品實物投資的信託産品,是由中信信託依託信託機制、借助深圳文化産權交易所藝術品交易平台運作的系列藝術品投資基金中的第一隻産品,首期即募得資金4000萬元,主要用於經投資顧問在合同約定範圍內建議購買的中國書畫作品,閒置資金可用於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投資。
儘管該産品封閉期為兩年,但據了解,與文交所簽約後,該基金份額將可於封閉期內在文交所掛牌轉讓。基金認購者如果兩年內需回籠資金而出售自己的認購份額,可通過文交所平台找買家。目前,齊白石的《秋色》和吳昌碩的《菊石圖》兩幅字畫,已經成為該産品擬定購買的作品。
運作模式類似陽光私募今年以來,以藝術品為標的的理財産品突然增多。年初,民生銀行推出“非凡資産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2號”;8月,國投信託推出“飛龍藝術品基金6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業內人士&&,藝術品信託産品在設計及運作模式上與陽光私募基金有共同點。如信託公司發揮資金募集通道及産品增信的功能,投資顧問則負責投資、配置的決策;在收益分成中,藝術品投資顧問一般徵收2%至5%的管理費。一旦當年投資回報率超過某約定水位,投資顧問就會從超出的利潤中收取20%的分成。購入藝術品後,投資顧問還負責對藝術藏品的保管和保險。通過此類私募基金,投資顧問不僅能以顧問和資金投資管理的方式獲取收益,更可同時鎖定一大批處於金字塔頂端的收藏家,以藝術經紀公司形式與外界資金撮合成交。
不過,有專家&&,目前藝術品信託的發展模式尚不成熟,收益還不穩定。普益財富趙楊&&,藝術品信託現階段來説只能是單個信託公司嘗試業務創新的探索,由於市場不太成熟及信託公司人力資源有限,藝術品信託暫時還沒有成為信託理財市場的主流。另外,目前國內此類信託中的藝術品多數還是以類似於抵押物的形式出現。
所謂抵押物,就是説藝術品信託名義上是收藏藝術品且期待升值,並最終通過出售藝術品獲利,實際只是公司以藝術品為抵押物,折價抵押給信託公司並訂立回購條約來融資的一種方式。如“國投飛龍藝術品基金6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規定,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對標的藝術品的抵押方的回購義務提供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保證擔保,這種模式和一般的信託貸款模式差別不大,其收益並不如直接在藝術品市場上投資豐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