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伴隨宏觀經濟的風雲變幻以及政策層面的調整,理財産品隨着“加息、收緊信貸和通脹預期”三大主線的發展也隨之發生了相應變化。《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普益財富和銀率網的相關人士,對即將過去的2010年銀行人民幣理財市場進行了全面回顧。
加息預期貫穿全年産品短期化格局明顯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20日,銀行理財産品共發行約9958款,募集資金規模約為7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保證收益型産品約3328款,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約1134款,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約5496款。
按投資期限劃分,産品限期主要集中於6個月以下,其市場佔比達76%,其中,1個月以下期限産品市場佔比為23.91%,1個月至3個月期為31.54%,3個月至6個月期為20.63%,産品短期化格局依舊。
“今年加息預期貫穿全年,促生了短期産品受到熱捧,在投資標的上,與利率挂鉤的理財産品數量大幅增加。”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
該分析師認為,明年的理財市場,理財産品發行量會維持今年的走勢,穩步上升;一季度由於加息的預期,短期理財産品還會是市場主流,中期産品的優勢則會隨着政策的調整凸顯出來。
嚴控信貸投放量信貸類産品大幅縮水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信貸類産品發行1667款,佔比為17.06%,其中上半年信貸類産品發行了1293款,佔全年77.56%,下半年至今,只發行了374款;人民幣債券和外幣債券發行量為5166款,佔比為52.88%。下半年信貸類産品大幅下降。
2009年底,銀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09】111號,下稱111號文)和《關於規範信貸資産轉讓及信貸資産類理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09】113號,下稱113號文),其中111號文規定銀信合作理財産品不得投資於理財産品發行銀行自身的信貸資産或票據資産;113號文禁止資産的非真實轉移,即在進行信貸資産轉讓時,轉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顯性或隱性的回購條件;禁止資産轉讓雙方採取簽訂回購協議、即期買斷加遠期回購協議等方式規避監管。
“自‘111號文’與‘113號文’下發以來,原來擔當理財産品主角的信貸轉讓類理財産品頓時風光不再,截至2010年二季度,市場佔比僅維持在5%至6%的水平,然而作為信貸資産類兩翼之一的信託貸款類卻呈現出異常活力,由原來在信貸資産類的配角逐漸成長並迅速佔據主要地位。”普益財富研究員肖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2010年第二季度,信託貸款類共計發行551款,佔信貸類理財産品發行量的77.39%,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尚不足20%。
肖芳説,為了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風險,監管層需要對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總量進行嚴格管控。然而,與宏觀調控基調相違背的是,銀信合作理財産品卻仍舊大行其道。據銀監會統計,今年1至6月份,銀信産品已超過了2.4萬億元,約佔今年信貸投放總量的30%。為此,7月銀監會口頭通知信託公司停止銀信合作業務,8月初下發《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融資類業務從此受到限制。規範過後,原先受市場追捧的信貸類産品發行逐月減少,從上半年的月均超過200款下降至10餘款。
“取而代之的是混合類理財産品開始成為市場主流。在混合類理財産品中,或是以投資組合的概念,或是以資金池的概念,信貸資産類投資和其他投資標的如國債、央票、銀行間市場工具、債券市場等成為了備選項,銀行可以將募集資金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投資。排在混合類理財産品之後的就是債券類産品,與去年相比,發行增量顯著。”銀率網分析師説。
“《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信託公司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實行餘額比例管理,即融資類業務餘額佔銀信理財合作業務餘額的比例不得高於30%。隨着各商業銀行以債券類為投資對象的銀信合作産品發行量不斷增加,銀信理財合作業務餘額不斷增加,分母不斷做大,各信託公司在保持融資類業務餘額佔比不超過30%的情況下,融資類業務中的信貸類産品發行量可能出現回升。雖然信貸類産品不可能重演2009年佔據銀行理財市場半壁江山的歷史,但是信貸類産品發行絕對數量的增多,還是為投資者提供了相對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機會。”肖芳説。
通脹預期推升結構性産品投資機會暗藏其間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結構性産品共發行約621款,其中挂鉤利率的産品約199款,挂鉤股票的産品約168款,挂鉤匯率的産品約127款,挂鉤基金的産品約50款。
銀率網分析師稱,2010年,由於通脹預期的不斷上升,銀行推出了挂鉤貴金屬、原油這種大宗商品的理財産品,紅酒、白酒和投資藝術品領域的設計理念也有所出現。在年末,投資類信託産品開始嶄露頭角,經過結構化的設計,可使投資者的資金在股市下跌的情況下有一定的止損,在股市上升時,分享高收益。
“2011年全球市場的主導因素將是經濟持續復蘇和流動性充裕,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將表現出資産價格的上漲,具體來説,經濟基本面的向好將使得企業銷售和盈利持續增長,實體經濟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從而推升包括股票和大宗商品在內的風險資産的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挂鉤於股票的結構性産品發行量可能增加。此外,挂鉤包括黃金、其他貴金屬、農産品等大宗商品在內的結構性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也可能會增多,這將為投資者分享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産增值提供更多機會。”肖芳説。